“别哭了,我没那个意思...”苏雨晴无奈地安慰她。
“我知道我比不上学姐优秀,经常犯错,”林薇薇抽泣着说,“但我真的把你当作偶像一样崇拜,怎么会故意害你呢?”
苏雨晴看着她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中的疑虑动摇了。或许真的是连续的工作压力让自己变得多疑?林薇薇看起来是那么真诚而无害。
那天晚上,当苏雨晴向顾言澈和叶晨提起这件事时,叶晨大笑起来:“雨晴,你想多了吧?那个小兔子一样的林薇薇?她看你那眼神就跟粉丝看偶像似的,怎么可能害你?”
顾言澈则更为谨慎:“我没有证据,不能下定论。但雨晴,你最近确实状态不太好,是不是太累了?”
苏雨晴看着两个男人,一个是毫无怀疑的信任,一个是理性客观的质疑,却没有人真正站在她的感受这一边。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孤立,那些细微的不安和怀疑,在她试图表达时,都变成了她压力过大、多疑敏感的证明。
她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林薇薇精心编织的网,正在慢慢收拢。
4 无声的侵蚀
秋意渐浓,苏雨晴却感到工作中的寒意越来越重。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感,如同潮湿的雾气,无声地渗透到她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林薇薇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高明。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制造小事故,开始巧妙地操纵周围人对苏雨晴的看法。
苏雨晴逐渐发现,自己在办公室里的处境变得微妙。一些原本关系不错的同事,与她的交流变得客气而疏远;她提出的一些创意想法,在会议上得到的响应不如从前;甚至总监看她时,目光中也多了几分审视。
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直到有一天,与她关系较好的行政小张忍不住暗示她:“雨晴,你是不是最近对大家有什么意见啊?”
苏雨晴惊讶:“没有啊,为什么这么问?”
小张犹豫了一下,说:“薇薇说你觉得大家工作效率低,跟不上你的节奏,还说你其实不太愿意带新人,觉得是负担...”她看到苏雨晴震惊的表情,连忙说:“可能是我理解错了!你别往心里去!”
另一天午餐时间,苏雨晴无意中听到林薇薇和几个同事的对话。
“...雨晴姐真的很厉害,就是要求太高了,我经常达不到她的标准。”林薇薇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和崇拜,“上次我做的方案,她直接说幼稚,全部重做。不过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严师出高徒嘛。”
苏雨晴愣在原地。她从未说过林薇薇的方案“幼稚”,只是提出了一些专业修改意见。这种扭曲事实的叙述,让她感到脊背发凉。
她终于意识到,林薇薇温柔无害的面具下,隐藏着怎样的心机。但当她试图向总监解释时,总监却表示:“雨晴,我知道你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也严格,但团队合作需要多一点耐心。薇薇可能经验不足,但你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显然,林薇薇早已铺垫好了 narrative——一个严苛挑剔的苏雨晴,和一个努力讨好却总被批评的可怜新人。
最让苏雨晴痛苦的是,这种无形的侵蚀开始蔓延到她的私人领域。
一个周末,三人约好去看叶晨的新作品展。苏雨晴因一个紧急项目修改迟到了一会儿。当她赶到画廊时,看到林薇薇正站在顾言澈和叶晨中间,兴奋地指着一幅画说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