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银杏初遇,光影重叠
九月的风裹着银杏叶的碎香,钻进明德大学图书馆敞开的窗。夏栀趴在靠窗的书桌前,指尖轻轻摩挲着笔记本扉页上的字迹——“把错题当阶梯”,墨迹已经淡了些,却仍能看出当年书写时的认真。
她抬头望向斜对面的座位,那里空着,阳光落在桌面的玻璃上,反射出刺眼的光。曾经,那个位置坐着江逾白。他总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白衬衫,额前碎发垂落,低头算题时,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的声音,和窗外的风声揉在一起,成了夏栀整个高中时代最清晰的背景音。
江逾白是夏栀的光。高三那年,她数学成绩垫底,每次模拟考后都躲在图书馆楼梯间哭,是江逾白拿着写满解题步骤的草稿纸找到她,蹲在她身边,声音温和得像春日的风:“夏栀,错题不是绊脚石,是阶梯,一步一步往上走,总能站得更高。”
他陪她刷遍了三年的真题,把易错点用蓝色笔标出来,末尾总画一个小小的太阳;他记得她怕冷,冬天总在课间给她带一杯温牛奶,杯壁上贴着写着“加油”的便签;他知道她喜欢银杏,每次晚自习后,都陪她走那条种满银杏树的小路回宿舍,踩着落叶沙沙响,说“等明年秋天,我们一起考去北京,那里的银杏更漂亮”。
可命运偏是残忍的。高考前一个月,江逾白在去给她买复习资料的路上,遭遇了车祸。那一天,夏栀等了他整整一夜,等来的却是医院里冰冷的噩耗。她抱着江逾白留在图书馆的竞赛笔记,哭到几乎晕厥,笔记末尾的那个太阳,成了她青春里最温暖也最刺眼的印记。
“同学,这里有人吗?”
一道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夏栀转头,撞进一双墨色的眼睛里。男生站在桌旁,身形挺拔,额前的碎发和握笔的姿势,像极了记忆里的某个人。他手里拿着一本《小王子》,指尖轻轻敲了敲空着的椅子,眼里带着礼貌的询问。
夏栀愣了愣,下意识摇头:“没人。”
男生道谢后坐下,从包里拿出水杯,拧开时的动作轻柔,像怕惊扰了周围的安静。夏栀的目光落在他的手上,指节分明,却比江逾白的手更白皙些,没有那道因常年握笔留下的浅痕。
他叫沈亦,是经济学院的转学生。夏栀后来从同学口中得知,沈亦家境优渥,父亲是知名企业家,他却没什么架子,只是性子偏冷,不太爱说话。可夏栀总觉得,沈亦身上有江逾白的影子——他笑时眼尾弯起的弧度,他递东西时轻托手腕的小动作,甚至他喜欢用的蓝色笔芯,都和江逾白如出一辙。
沈亦似乎也对夏栀格外留意。他发现夏栀总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刷题,便每天提前去占座;知道她喜欢喝温牛奶,便算好时间带一杯,确保温度刚好;看到她对着一本旧笔记发呆,会轻声问她“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起初,夏栀是抗拒的。她怕自己把沈亦当成江逾白的替身,怕这份建立在“相似”之上的靠近,会伤害到沈亦。可沈亦的温柔太恰到好处,像一场轻柔的雨,慢慢浸润了她干涸已久的心。
那天,夏栀在银杏道上被自行车撞倒,膝盖擦破了皮。沈亦恰好路过,立刻蹲下身,从包里拿出创可贴,帮她贴之前,先把创可贴放在掌心焐热。“这样贴上去就不凉了。”他抬头笑了笑,眼尾的弧度温柔得让夏栀晃了神——像极了高三那年,江逾白帮她贴创可贴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