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加了桂花末,洗了澡身上也香。” 林晓棠笑着说,“一文钱一块,能用半个月呢!”
妇人立刻掏出一文钱买了一块,旁边的人见了,也纷纷围过来,你一块我一块,没一会儿,林晓棠做的二十块肥皂就卖光了。
“姑娘,明天还来吗?我再买两块!” 一个老奶奶举着钱喊道。
“来!明天我多做些!” 林晓棠笑得合不拢嘴,手里攥着沉甸甸的铜钱,心里踏实多了。
接下来几日,林晓棠的肥皂生意越发红火,她还琢磨出了新花样:给肥皂加松针末防蚊虫,掺杏仁粉让皮肤更滑,甚至用石榴皮煮水给肥皂染了层淡红色,引得姑娘们争相购买。王二柱的胡饼铺也沾了光,常有买肥皂的人顺带买块胡饼,两人忙得脚不沾地,却也乐在其中。
可这天正午,西市突然乱了起来。
“着火啦!李记胡饼铺隔壁的布庄着火啦!” 有人扯着嗓子喊,声音里满是慌乱。
林晓棠正在给肥皂打包,听见喊声心里一紧 —— 布庄离王二柱的铺子就隔了两家,万一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她扔下手里的东西就往那边跑,刚挤到人群外围,就看见滚滚黑烟从布庄的屋顶冒出来,橘红色的火苗舔着木梁,噼啪作响。
几个汉子提着水桶往里面泼,可火势太大,水一浇上去就冒起白烟,根本压不住。布庄老板瘫在地上哭:“我的布!我的钱!这可怎么办啊!”
林晓棠急得团团转 —— 唐朝没有灭火器,光靠泼水根本没用。她脑子里飞速闪过化学知识:灭火需要隔绝氧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火焰表面阻断氧气,而醋和小苏打反应就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两样东西西市到处都是!
“二柱兄!快去找醋!越多越好!再找些装粮食的陶罐!” 林晓棠拽住刚跑过来的王二柱,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还有!去张老丈的菜摊拿小苏打!就是他发面用的‘碱面’!”
王二柱虽然懵,但见林晓棠急得额头冒汗,也没多问,转身就冲:“好!我这就去!”
周围人见林晓棠站在那里指挥,纷纷议论:“这姑娘咋不去救火,反倒要醋和碱面?”“莫不是又要搞什么‘仙法’?” 还有人劝:“姑娘快躲开吧,火这么大,小心烧到你!”
林晓棠没空解释,跑到布庄旁边的空地上,让几个围观的小伙子帮忙搬石头搭了个简易灶台,又把王二柱找回来的陶罐摆成一排。这时王二柱拎着两大坛子醋跑回来,张老丈也扛着半袋小苏打跟在后面:“姑娘,你要这碱面干啥?救火用得上吗?”
“用得上!” 林晓棠接过醋坛,拧开盖子就往陶罐里倒,“老丈,帮我把小苏打往坛子里撒,每个坛子撒两把!”
张老丈半信半疑地抓了把小苏打往第一个陶罐里撒 —— 刚撒进去,坛子里就 “咕嘟咕嘟” 冒起了白色泡沫,像煮沸的粥一样,还带着股酸溜溜的味道。
“哎哟!这是啥玩意儿!” 张老丈吓得往后跳,差点把手里的袋子扔了。
“别慌!这是好东西!” 林晓棠赶紧扶住晃悠的陶罐,又指挥王二柱,“二柱兄,把冒泡沫的陶罐搬到布庄门口,对着火苗倒!小心点,别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