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日后的大朝会,风云突变。
就在漕督一党步步紧逼,试图将苏明远定为替罪羊时,靖安侯世子沈墨渊出列表奏。他并未直接为苏明远开脱,而是以“彻查漕弊,肃清源头”为由,呈上了那份关键的秘账和部分密信,证据直指漕督及其背后的兵部侍郎!
人证物证俱在,雷霆震怒。皇帝当即下令将漕督及相关人等下狱彻查。而苏明远,因沈墨渊在奏章中巧妙提及“虽有失察之过,然其本心为国,且于吏部考功多有建树”,最终仅被训诫罚俸,官复原职。
一场灭顶之灾,就此消弭。苏府上下如同做梦一般,对沈墨渊感恩戴德。而沈墨渊借此东风,不仅赢得了刚正不阿的名声,更一举扳倒了政敌,在朝中声望陡升,真正开始步入权力核心。
风波平息后的一个夜晚,沈墨渊亲自将悄悄外出与他商议后续事宜的苏云晚送回苏府角门外。
夜色朦胧,万籁俱寂。马车停下,苏云晚正要下车,沈墨渊却轻声唤住了她。
他看着她,月光下她的侧脸轮廓柔和,眼神却依旧清亮。经历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并肩作战,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然不同。
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试探:“日后,我该如何称呼你?是苏小姐,还是……我的女诸葛?”
苏云晚闻言,心头猛地一跳,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热意。她垂下眼睫,掩饰住眸中翻涌的情绪,沉默片刻,才轻声答道:
“唤我云晚便好。”
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那个带着明显亲近和赞赏意味的“女诸葛”。但这句“唤我云晚”,已然是一种默许和亲近。
沈墨渊眼底漾开浅浅的笑意,如春水破冰。“好,云晚。”他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在他唇齿间流过,带着一种郑重的意味。
苏云晚不敢再停留,匆匆下了马车,身影很快消失在角门内。
沈墨渊望着那扇重新关上的门,许久未动。夜色中,某种清晰而炽热的情愫,已然悄然确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再也无法忽视。
第四章:家宅·智定风波
漕运案的风波逐渐平息,苏府却并未恢复往日的“平静”。
苏明远官复原职,甚至因祸得福,在皇帝面前留下了一个“虽有小过,但本质不坏”的印象。他心知肚明,这一切的转机,绝非仅仅因为沈墨渊的仗义执言。那日朝堂上,沈世子对案情的精准把握,对证据的巧妙运用,绝非临时起意,倒像是……早有准备。
联想到那封神秘的匿名信,以及案发前后庶女苏云晚那些看似无心、实则关键的提点(例如,曾委婉提醒他注意与漕督一党的边界),苏明远心中升起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却又无法忽视的猜想:难道,自己这个一向不起眼的女儿,竟与沈世子有所关联,甚至在其中扮演了某种角色?
这个猜想让他对苏云晚的态度变得极其复杂。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畏惧,更有一种无法掌控的不安。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忽视这个庶女,偶尔会唤她到书房,询问一些无关痛痒的“见解”,言语间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份例用度上,也暗中吩咐下人不得苛待,甚至比以往优渥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