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卧石村的传说

在群山环抱的云雾深处,有一个名为卧石村的小村庄。村子得名于村口一块形似卧牛的巨大青石。这石头光滑温润,每逢月圆之夜,便会散发出淡淡的乳白色光晕,被村民奉为神石,称为“月石”。

传说数百年前,此地大旱,河水干涸,田地龟裂,村民濒临绝境。一个月圆之夜,一位云游至此的白发老者,指着村口这块当时还寻常无奇的巨石说:“此石乃月宫仙牛所化,内蕴月华灵性,需以至诚之心唤醒,方能引来甘霖。” 老者教当时的村民在月圆之夜,用最清澈的山泉水擦拭石身,并由村中最纯净的孩童,对着石头唱诵祈求雨露的歌谣。村民将信将疑,但绝望之中依言而行。当那孩童清澈的歌声回荡在山谷时,巨石竟真的泛起了微光,紧接着,原本晴朗的夜空聚起乌云,甘霖倾盆而下,解了旱情。老者临走前告诫村民:“月石护佑一方,然灵性需以善念滋养,切莫贪求无度,失了本心。” 自此,卧石村世代相传着守护月石的习俗,村里也一直风调雨顺。

时光荏苒,到了阿越这一代。阿越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父母早逝,跟着村里的老石匠爷爷生活。他天性纯良,心思细腻,不像其他少年那般喜好追逐打闹,却最爱在月圆之夜,独自一人来到月石旁。他总觉得这石头并非死物,而是有着温和的呼吸和心跳。他常带着爷爷调的野蜂蜜水,细细擦拭石身,然后靠着石头,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对石头说些村里的趣事,或是自己心中的烦恼。石头的微光似乎会随着他的话语轻轻脉动,仿佛在静静聆听。

这年春天,天气有些反常。该暖还寒,该雨却晴。村边那条滋养田地的大河,水位降得厉害。村长老周伯眉头紧锁,召集大家商议。有经验的老人们说,这迹象像极了祖辈传言中那次大旱的前兆。

“看来,又得请月石显灵了。” 周伯叹道。按照传统,需选一名心性纯净的少女,在下次月圆之夜行祭礼。村里适龄的少女中,最符合条件的是村东头李木匠的女儿,小芸。小芸与阿越年纪相仿,长得清秀,性格也文静。

然而,就在祭礼前三天,小芸却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浑身起红疹,郎中说是染了急症,月圆之夜断难起身。村民们顿时慌了神,议论纷纷。

“这可如何是好?错过了这次月圆,又要等上一个月,地里的苗可等不起啊!”

“是啊,听说上游几个村子已经断流了,再不下雨,咱们也得逃荒了。”

恐慌的情绪在蔓延。阿越看着焦急的村民和病榻上昏睡的小芸,心里也很难过。他默默走到月石边,像往常一样,用手帕蘸了清水,轻轻擦拭着冰凉的石头。

“月石啊月石,” 他低声诉说,“小芸病了,大家都很着急。我知道你是有灵性的,能不能……能不能让我来代替小芸?我虽然是个男孩,但我的心和小芸一样,都是真心希望村子好的。”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我……我也想为村子做点事。”

晚风吹过,四周只有虫鸣。月石静静卧着,并无异常。阿越叹了口气,以为自己的念头太过荒唐,正要转身离开,忽然,他擦拭石头的手指触碰到一处平日里不曾留意的、微微凹陷的地方。那凹陷的形状,竟隐隐像一弯新月。他下意识地将指尖按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