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记忆修复师①

他们称我为“记忆修复师”,能潜入他人意识修复创伤记忆。

直到我在客户脑中,发现了关于我失踪未婚妻的致命线索。

为追寻真相,我不得不闯入由七重意识构成的心理迷宫。

每扇记忆门后,都藏着足以颠覆现实的秘密,而最后一扇门后,等着我的是...

---

我叫陈暮,是一家名为“记忆港湾”工作室的创始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大脑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记忆创伤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我的工作,就是通过神经连接技术,进入客户的潜意识,修复那些受损的记忆节点。

“陈先生,我真的很紧张。”躺在舒适椅上的李女士声音微颤,“自从那次车祸后,我对汽车的恐惧已经严重到无法正常通勤了。”

我调试着设备,给她一个安抚的微笑:“放松,整个过程就像做一场梦。我会引导你回到记忆创伤点,帮助你的大脑重新解读那段经历。”

工作室内灯光柔和,墙上的神经元图案仿佛在缓慢脉动。我创建的这家工作室虽不大,却已在城市中小有名气。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我们采用最先进的神经可视化技术,让记忆修复过程更加精准高效。

连接电极时,我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办公桌上那张照片——我和未婚妻林晓的合影。三年前,她在一次海外考古任务中神秘失踪,官方认定她已遇难,但我始终坚信她还活着。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我们开始吧。”我收回思绪,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工作上。

随着设备启动,我和李女士的意识逐渐同步,进入她的记忆场景。眼前浮现出扭曲的公路图像,破碎的玻璃碎片在空中凝固,恐惧感如实质般弥漫在空气中。这是典型的事故后应激记忆碎片化症状。

“我在这里,”我的意识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跟着我的指引,我们慢慢重建这个场景。”

记忆修复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治愈的关键或导致失败的隐患。两小时后,当李女士从修复状态中醒来,她眼中已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那些可怕的画面……它们还在,但不再让我窒息了。”她感激地说。

送走李女士后,我回到办公桌前,揉了揉太阳穴。每次记忆修复工作都会消耗大量精神力,但成就感足以抵消这种疲惫。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开始点亮,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这时,门铃响了。我以为李女士落下了什么东西,便头也不抬地说:“请进,门没锁。”

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来者不是李女士。我抬头,看到一位身着昂贵西装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他气质不凡,但眉头紧锁,似乎承载着沉重的负担。

“陈暮先生?”他声音低沉,“我是秦风,需要您的专业帮助。”

我示意他坐下:“什么样的记忆问题?”

“不是我的记忆,”秦风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金属容器,“是我弟弟秦云。他三个月前遭遇意外,陷入昏迷。医生说他可能永远醒不来了。”

我皱眉:“秦先生,我只是记忆修复师,不是神经外科医生。对于昏迷患者,我恐怕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