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神农堂”的诞生
在雷顿的全力奔走下,贫民窟边缘,一间废弃已久的修理铺被清理了出来。位置虽偏,但胜在空间足够,租金便宜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林泉亲自动手,用能找到的最自然的材料——一些未经处理的木材和干净的布料,将店铺内部重新装饰。没有炫目的全息投影,没有冰冷的合金柜台,只有古朴的木架、药柜(暂时空着),以及一张他亲手打造的诊桌和几张木椅。整个环境与外面光怪陆离的世界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却又透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宁静。
雷顿看着林泉用一块废弃的金属板,亲手刻上三个古朴有力、他完全不认识的方块字——神农堂,并将其挂在门口。
“神农……是什么意思?”雷顿好奇地问。
“是我们家乡传说中尝遍百草,开创医药的先祖。”林泉语气带着敬意,“以此命名,是提醒自己不忘医者初心。”
开业当天,没有花篮,没有庆典,只有雷顿找来的一些贫民窟的邻居,围在门口指指点点,大多是看热闹的。他们对“医馆”这个概念感到陌生,毕竟生病了要么去政府的免费医疗点领标准化药剂,要么攒钱去高级诊所进行基因调理。
“林小子,哦不,林医生,你这医馆……主要治什么病啊?”一个相熟的大婶好奇地问。
林泉站在门口,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遍四周:“本馆不依赖仪器检测,以调理人体自身平衡为本。小到头痛脑热、失眠乏力,大到陈年旧伤、疑难杂症,皆可一试。”
这话一出,人群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口气不小啊!”
“不靠仪器?那靠什么?靠猜吗?”
“连基因崩溃症都能治?吹牛吧!”
“我看就是骗钱的,故弄玄虚!”
面对质疑,林泉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辩解。他知道,任何新事物的接受都需要时间,尤其是要扭转一个时代根深蒂固的观念。他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能让“神农堂”一炮而响的病例。
机会很快来了。邻居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去了免费医疗点,吃了退烧药后很快又复发,光脑初步诊断是“未知病毒性感染”,建议送往星球首府的大医院进行深度基因测序分析,那笔费用是贫民窟家庭根本无法承担的。孩子父母急得团团转,最终在雷顿的劝说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将已经烧得有些迷糊的孩子抱进了“神农堂”。
这是林泉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正式病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怀疑、担忧,以及一丝微弱的希望。
林泉能成功吗?“神农堂”能否迎来开门红?这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揭晓。
---
第4章:一剂汤药,名声初显
抱孩子进来的夫妇满脸焦急,男人叫老陈,是附近矿场的工人,女人则紧紧搂着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林医生,求您看看小豆子,他烧了三天了,再烧下去……”老陈的声音带着哽咽。他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林泉面色平静,示意他们将孩子放在铺着干净布料的诊床上。他没有去拿任何仪器,只是先用手背轻轻贴了贴孩子的额头和脖颈,触手滚烫。接着,他仔细观察孩子的面色(潮红)、舌苔(薄黄),又凑近闻了闻孩子口中呼出的气息(略带酸腐味),最后,三根手指搭上了孩子纤细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