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大山里的“棋盘”与“球场”

虽然身体瘦弱,常常与药罐子为伴,但欢欢并没有因此变得孤僻消沉。相反,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她就会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奔向屋外,奔向那片广阔的山野。

青石村的孩子,不像城里孩子有那么多玩具。他们的玩具,就是大自然赋予的一切,还有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乐趣。欢欢最喜欢的,有三样东西:一副缺了角的象棋,一个掉了毛的羽毛球,还有一根简单的皮筋。

那副象棋,是欢欢的爷爷留下的。爷爷生前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会认字,也会下棋。爷爷去世后,这副用木头削成的、大小不一、有些棋子还缺了角的象棋,就成了欢欢的宝贝。她常常拉着邻居家的小哥哥小明一起下棋。小明比她大三岁,是村里孩子王,棋艺也比她好得多。

“将军!”小明得意洋洋地把“炮”移到欢欢的“帅”面前。

欢欢皱着小眉头,盯着棋盘,小脸蛋因为思考而微微泛红。她的小手捏着一颗棋子,在棋盘上比划来比划去,迟迟不肯落下。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简陋的木桌上,也洒在两个孩子专注的脸上。周围是知了的叫声和远处传来的牛哞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你赖皮,刚才那个‘马’应该那么跳!”欢欢不服气地说,指着棋盘上的“日”字格。

“我没有!就是这么跳的!”小明也不示弱。

两个孩子常常会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但很快又会和好如初,继续在楚河汉界上“厮杀”。下棋让欢欢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布局,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和成功。每一次输棋,她都会缠着小明教她技巧;每一次赢棋,哪怕只是侥幸,她也会高兴得蹦起来。在棋盘的方寸之间,她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和挑战。

除了下棋,打羽毛球也是欢欢的最爱。那个掉了毛的羽毛球,是村里一个在外面打工的叔叔带回来的,后来辗转到了欢欢手里。球拍更是简陋,是用木板自己削的,形状有些滑稽,但勉强能用。

村里没有正规的球场,晒谷场就是他们最好的场地。找两根竹竿插在地上,拉一根绳子,就是球网。欢欢虽然个子小,身体也不算强壮,但她跑得很快,反应也灵活。她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晒谷场上挥汗如雨。

小小的羽毛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像一只白色的小鸟。孩子们的笑声、叫喊声此起彼伏。“欢欢,这边!”“哎呀,接不到!”“好球!”欢欢跑得脸颊通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但她觉得特别开心,每一次奋力起跳,每一次成功接球,都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快乐。打羽毛球,不仅锻炼了她的身体,也让她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女孩子嘛,跳皮筋是必不可少的游戏。一根简单的皮筋,两端系在树上或者由两个小伙伴撑着,就能玩出无数花样。“小皮球,圆又圆,马兰开花二十一……”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欢欢和村里的女孩子们一起,在皮筋间跳跃、穿梭。她们的动作轻盈而灵巧,像一群快乐的小燕子。

欢欢的身体协调性很好,虽然力气不大,但跳皮筋却跳得很好。她能做出很多复杂的动作,引得其他小伙伴羡慕不已。跳皮筋的时候,她会暂时忘记自己是个“小病秧子”,忘记那些苦涩的药片和冰冷的针头。她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着跳跃的快乐和童年的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