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像岩浆一样冲上头顶,烧得我眼前发黑。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疼痛让我勉强保持了一丝理智。我想起林峥教我野外生存时,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念念,记住,遇到狼群,慌就是死。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冷静下来,找到头狼,然后,一击必中。”
我不能被愤怒吞噬,更不能落入他们的圈套。我登录那个几乎快要遗忘的、记录我和林峥日常的社交媒体小号。没有哭哭啼啼的诉苦,没有苍白无力的辩解。
我只是冷静地上传了一段未经任何剪辑的原始视频——那是前年我去林峥部队探亲时,用镜头记录下的他们日常训练的片段:烈日下,林峥和战友们负重越野,汗水浸透迷彩,膝盖磕破了,鲜血混着泥沙,他只是简单包扎一下,眼神坚毅,继续冲刺。视频最后,是他对着我的镜头,咧开一嘴白牙,笑得灿烂:“没事儿,小伤,练为战嘛!”
我配上了一段简短的文字:「他教我的第一课,是身为军人的担当,是永远看向前方,而非纠缠于脚下的泥泞。林峥,你看着,我记着,也做着。」
这条动态像一颗冷水滴进了滚烫的油锅。视频里林峥和战友们真实的艰辛与付出,与我文字间平静的力量形成了巨大反差。
许多林峥生前的战友、领导,甚至不认识的现役军人和军属纷纷转发、留言力挺。“致敬林峥兄弟!”“嫂子保重!”“别有用心的人闭嘴!”……舆论出现了第一次反转,很多人开始调转枪口,指责“贾正义”吃人血馒头,消费烈士,毫无底线。
这场小小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多久的安宁。贾正义和王曼丽显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变本加厉,竟然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伪造了一份带有某医院公章、诊断我为“急性应激障碍伴精神症状”的虚假医疗记录,并在网上散布,暗示我“精神失常”,婚礼行为是病态表现,不具备法律效力,试图从根本上否定我。
更可怕的是,我发现我住的楼下开始出现陌生的黑色轿车,有时深更半夜,还能听到不正常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徘徊。
恐惧再次攫住了我。沈静当机立断:“念念,你一个人住太危险了!收拾东西,马上搬去我那儿!”
当晚,我悄悄住进了沈静位于城郊的公寓。夜深人静,只有电脑屏幕发出的微弱蓝光。沈静将一个小巧的银色U盘塞进我手里,脸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念念,这是林峥留下的最后线索,我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才部分破解。里面有一个加密的坐标点,定位就在那座雪山脚下。但是……”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我追踪贾正义的网络活动,发现他背后,似乎还连着更深的阴影,不像是简单的媒体炒作。我们得尽快,我感觉……时间不多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话,窗外突然车灯大亮,刺眼的光束毫无顾忌地直射进客厅,引擎发出低沉而躁动的轰鸣,像野兽在黑暗中磨牙吮齿。
沈静猛地起身拉严窗帘,脸色在灯光阴影下显得煞白:“他们找来了!念念,那个U盘里的坐标,关联着一个林峥设定的自动清除程序,我破译的倒计时显示——只剩下最后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