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避寒丹炼制的很成功,从照云院回来后,沈闻笙就发现炉火已灭。
淡淡的丹香溢散在屋内,带着几分暖意。
打开丹炉,几枚火红的丹丸正静静躺在炉底。
小心将其拿出装好,沈闻笙盘腿,灵气运行了一个小周天后,才起身,前往后山寒潭。
月色如水,霜白的月光洒在地面,像是铺上了一层银纱。
晚上的后山格外寂静,只能听见微风拂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
沈闻笙走在去往寒潭的小道上,不多时,就到了寒潭。
夜晚的寒潭依旧白雾弥漫,甚至因为光线,显得更加模糊寂寥了几分,能见度极低。
没有耽搁,沈闻笙就掏出了避寒丹。
“谁?”
刚准备服下,一道裹挟着寒意的声音,就出现在耳旁。
“哗啦。”
紧接着便是一道水声,在沈闻笙惊讶的目光中,寒潭表面的白雾迅速消散。
一道人影自潭中显现,宽肩窄腰,胸腹隆起的线条在被打湿的薄衣下若隐若现。
再往上,便是一张寒玉松风般的俊脸,双眉修长斜飞入鬓,清贵淡漠浑然天成。
月光下侧眸淡淡瞥过来那一眼,恍若神祇临世,摄人心魄。
沈闻笙的确心头微惊,但却是因为没想到应照溪这会儿竟然在此处。
秉持着非礼勿视的念头,沈闻笙飞快垂下了头,俯身行礼。
但还是在垂头的瞬间,瞥见了应照溪微敞的胸口红色的疤痕。
心头的疑惑一闪而过,沈闻笙却并未深想。
“师尊,不知您在此,弟子多有冒犯。”
“为何来此处?”
应照溪看着岸边的少女,今夜的月光足亮,这般距离,他也能将对方看得清楚。
包括对方因着俯身行礼,半阖的凤眼。
纤长的睫羽划过一道完美的弧度,在眼睑下方落下一道阴影。
伸出行礼的那双素白的手在月光下更显白皙细腻了几分,莹莹如色泽上好的珍珠。
淡青色的筋脉也分外明显,虎口的薄茧却无故让这双手多了几分力量感。
但这般景象,却勾起了应照溪某些不甚愉快的记忆,语气寒意更甚。
“弟子......”
“叮当”
沈闻笙刚打算解释,变故突升,腰间的魂铃猛地响起。
一股煞气自身后袭来,沈闻笙面色一变,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就旋身躲闪。
浓稠腥臭的气味自身后传来,浓墨般的黑雾擦肩而过。
一个眨眼间,长剑便出现在了她手中,稳住身形后,没有丝毫犹疑,剑尖直指煞气来源之处。
霜白的光线下,少女衣袂翩跹,凤眼在剑光冷照下划过一抹星芒。
剑刃映出的那双眼漂亮的惊人,带着某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像是一场盛大的剑舞表演。
应照溪收回了下意识伸出的手,按下了已出身侧,蠢蠢欲动的断业剑。
那是一团看不清模样的黑雾,有些不同于常见的低级邪祟,沈闻笙的剑自它穿过,竟不能触碰到那黑雾分毫。
眼见那黑雾便要冲上来,腥臭弥漫在沈闻笙鼻翼。
她面色微凝,只能将长剑悬在身前,素手翻腾上下结印。
“剑引天威,神威破煞,三清敕令,听我奉行,急急如律令。”
沈闻笙话音刚落,面前的长剑便猛地冲上天际,下一瞬,一道惊雷劈下,紫雷光电中,长剑从天而降。
“嘭。”
一声脆响后,在黑雾距离沈闻笙不到三步之处,便灰飞烟灭。
只余一柄普通的长剑,静静悬在原地。
气流翻动,沈闻笙衣角微卷,手指轻动,那柄长剑便消失在她手中。
她修为还未至启元境,才堪堪凝丹境中期,未能配备自己的本命灵剑。
不过刚才侧身闪躲,还是微慢了些,沈闻笙看着自己肩侧被腐蚀的地方。
皮肤也被灼烧了一小块儿,露出腥红的血肉。
也就是这会儿,她才有时间思考,刚才出现的是什么。
她向来勤于锻体,肉身硬朗,等闲妖邪轻易伤不了她。
而方才那团黑雾,虽是低等邪祟,却不但伤了她,还叫她的剑触碰不得。
究竟是什么?何时出云峰后山竟已经生出了这样的邪祟?
脑中思考着,直到身后传来响动,沈闻笙才回过神。
一转身,一堵人墙便近在咫尺。
水汽扑面而来,带着丝丝寒意,那枚艳红色的疤痕更是距离沈闻笙不过一拳的距离。
猛地后退了两步,沈闻笙低头的瞬间,才想起应照溪还在这里。
“弟子失礼了,请师尊勿怪。”
“受伤了?”
应照溪的目光落在了沈闻笙的肩侧,冒着丝丝血迹的伤口透过天青色的弟子服浸染了出来。
看起来格外碍眼,令人不适。
“小伤而已,惊扰了师尊,是弟子之过。”
感受到应照溪的目光,沈闻笙紧跟着便解释了一句。
这对她来说的确是小伤,大约是只要不刻意想,下一瞬沈闻笙就能忘记的程度。
但这话说出口后,过了好半晌,头顶也没有任何声响,只周身的寒意重了几分。
沈闻笙有些奇怪,要不是视线之中还能看见应照溪滴水的衣摆,她都要以为人不在了。
只能微微抬眸,看了一眼。
就看见了应照溪微抿的唇角,阴眸因为背对着月光,显得有些暗沉,看不清神色。
但从那微抿的唇角和加重的寒意中,沈闻笙才察觉,师尊似乎是在,不悦?
想到对方不喜自己,好像也正常。
今晚的邪祟有些不同寻常,她处理起来较往常慢了些许。
师尊应是有些失望的。
玄洲十三境万物奇异多变,她没见过之物更是数不胜数,邪祟异常自然并非她慢了三息的理由。
看来她还需勤加修炼才是。
“你夜半来此做何?”
见沈闻笙抬头看向他,思绪却显然未在他身上,应照溪眉心微拧,将目光从沈闻笙的伤处挪开,才开口道。
但语气却连自己都未曾察觉,下意识敛下了寒意,变得柔缓了不少。
“弟子玉簪遗落在此,那是家母所赠,故今夜来此找寻。”
沈闻笙没有隐瞒,将自己来这儿的缘由道出了口,当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