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紧紧攥着那块最初给我提示的玉佩,心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陆景不是说我一无是处吗?不是说我跟不上他的世界吗?那我就用这双“慧眼”,在这个充满未知和机遇的古玩世界里,闯出属于我苏悦的一片天!

第三章:地摊捡漏与拍卖会扬名

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异能冲昏头脑。我知道,仅凭直觉般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才是立身之本。

我取出遗产的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一方面报读了专业的古玩鉴定课程,恶补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开始频繁出入古玩市场、旧货地摊,将我的“慧眼”与实践结合,不断验证和提升。

第一次独自去古玩市场,心情是忐忑的。

周围是形形色色的摊主和藏家,讨论着我看不懂的术语,审视着真伪难辨的物件。

我深吸一口气,学着别人的样子,在一个个摊位前驻足,假装老练地拿起物品端详,实则暗中运用我的能力。

大部分东西都如我所“见”,是普品或赝品。直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老人守着的摊位上,一只灰扑扑、碗口还有个小缺口的青花瓷碗引起了我的注意。上手一摸,脑海中信息浮现:清代康熙年间,民窑精品,青花发色沉稳,画工流畅自然,那个小缺口是后期不慎磕碰所致,无碍整体价值。

摊主显然没把它当回事,报价八百。

我强压住激动,凭着过去三年练就的砍价本事,最终以五百元成交。拿着这只碗,我直奔陈老一位弟子开的鉴定工作室。

经过专业仪器和老师傅的鉴定,确认了我的判断,并估价至少在五万元以上!

这次成功的“捡漏”,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的“慧眼”是可靠的!

不久后,一场业内颇具声望的小型拍卖会举行。我决定去见识一下。拍卖会上,一件标注为“明代嘉靖青花梅瓶”的瓷器引起了广泛关注,竞价激烈。

当拍卖师介绍它品相完美、流传有序时,我却微微皱起了眉。隔着一段距离,我集中精神感知,那瓶身过于“完美”的釉光下,透出一种不自然的“新”气,脑海中隐约提示:现代高仿,釉料配方与明代有细微差别,底足修胎手法露怯。

当价格被炒到高点时,我忍不住举牌,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中起身,清晰地说道:“抱歉打扰,我对这件梅瓶的真伪存疑。能否请拍卖行再仔细鉴定一下?尤其是底足的修胎方式和釉面的光泽,似乎与明代嘉靖时期的特征不符。”

现场一片哗然。拍卖师脸色难看,几位资深藏家也投来怀疑的目光。这时,坐在前排一位一直闭目养神的老者睁开了眼睛,他正是古玩界的泰斗——陈老。他示意工作人员将梅瓶取近,亲自上手,仔细端详,又用放大镜看了底足。

片刻后,陈老放下放大镜,看向我,目光中带着审视和一丝赞赏:“这位小姑娘眼力不错。此瓶确是近年仿品,水平很高,几乎乱真,但底足处理还是露出了马脚。年轻人,敢在这种场合直言不讳,难得。”

陈老的一句话,一锤定音。众人看我的眼神瞬间从不屑变成了惊奇和探究。我松了口气,谦逊地表示:“陈老过奖了,我只是碰巧看出一点疑点,班门弄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