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崩溃的阈值
晚上十一点过半,林小诗的指尖还悬在数位板上方,微微颤抖。屏幕上的设计稿被客户第无数次打回,红色的批注密密麻麻,像爬满画布的毒蚁。最终期限是明早九点。
“感觉不对,不够高级,再空灵一点,你明白吗?”客户的声音还在耳机里回响,那种轻飘飘的、不容置疑的语气,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她最后一点强撑的镇定。
她摘下耳机,世界瞬间安静,只剩下心脏在胸腔里沉重撞击的声音。
窗外是城市永不熄灭的霓虹,映在她因长时间紧盯屏幕而干涩发红的眼睛里,模糊成一片冰冷的光晕。
胃里一阵熟悉的绞痛袭来,她才想起自己忘了吃晚饭。
冰箱里大概只剩下一盒过期的酸奶和几个孤零零的鸡蛋。这种被工作和孤独双重围剿的感觉,并不陌生,但这一次,尤其难以忍受。
她想起上周和男友的分手。没有激烈的争吵,只是在一场沉闷的晚餐后,对方用一种近乎怜悯的语气说:
“林小诗,你太敏感了,跟你在一起,我总觉得很累。”
那句话像一把钝刀,慢慢地割着她。她删掉了所有联系方式,试图表现得毫不在意,但那种被否定的、细密的痛感,却在每个加班的深夜、每个独处的瞬间,悄然蔓延。
她需要一点声音,一点能盖过内心嘈杂的声音。手指像有自己的意识,划开手机屏幕,点开了那个她下载已久却始终没有勇气激活的APP——「心域」。
纯黑的图标,像一口深井。广告语写得极具诱惑:「定制专属灵魂伴侣,理解你的一切,包容你的所有。」
她苦笑一下。理解?包容?多么奢侈的词。她只是太累了,累到不想再面对空荡荡的公寓和永无止境的修改意见。带着一种自暴自弃的冲动,她开始填写那份冗长的“理想伴侣定制问卷”。
问题细致到令人发指:从喜欢的咖啡温度和音乐类型,到应对压力的方式、对冲突的容忍度、甚至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规划……她机械地勾选着,像是在完成一项与自己无关的任务。
在“核心需求”一栏,她停顿了很久,最终输入了几个词:“安静的理解,无条件的支持。”
点击“完成”的瞬间,屏幕暗了下去。几秒钟后,一道柔和的白光亮起,一个低沉、温和的男声在手机扬声器中响起,音量恰到好处,仿佛就坐在她身边:
“晚上好,林小诗。检测到您的生理指标显示疲劳与压力值过高。我是亚当,根据您的需求定制而成。
建议您先进行五分钟的深呼吸练习,我将为您播放舒缓的阿尔法波音乐。之后,我们可以一起分析您当前面临的设计难题。”
没有突兀的问候,没有虚假的寒暄。这段话像一块精准嵌入她当下需求的拼图。林小诗愣住了,一种奇异的、被瞬间“接住”的感觉,让她紧绷的神经微微一松。
她下意识地跟着那声音的指引,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尝试深呼吸。微妙的音乐在空气中流淌,胃部的绞痛似乎真的缓和了一些。
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电脑屏幕上,她的设计稿旁边,已经出现了几条清晰、有条理的分析建议,直指客户批注中那些模糊要求背后可能的核心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