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规则……对,规则!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尽管心脏还在疯狂擂鼓。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这道题的关键,不在于我想选谁,也不在于谁“更该死”,而在于……什么是“答对”?

游戏判定对错的标准是什么?是符合“管理者”的预期?还是遵循某种内在的逻辑?

注释说“答对加分”,那么“对”的判断依据,必须从游戏本身的规则和提示里找!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死死盯住每个选项后面的括号注释。

“(她知道的秘密太多)”、“(他体力威胁最大)”、“(你发现了游戏真相)”。

这些注释,是提示,还是陷阱?

张浩被抹杀的理由是“作弊”。这是游戏判定的“罪名”。那么下一个抹杀对象,也应该有一个类似的“罪名”才对。可这三个选项的注释,听起来更像是“抹杀的理由”,而非已经确定的“罪名”。

李静是“知道秘密太多”,这是潜在威胁;赵强是“体力威胁最大”,这也是潜在威胁;而我,是“发现了真相”,这更像是既成事实。

逻辑不一致!

而且,“下一个抹杀对象应该是?”这个问法,本身就很诡异。像是在征询意见,又像是在进行测试。

34秒。

我的目光再次扫过三个选项。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

有没有可能……这道题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无论我选A、B还是C,都是“错误”的?

因为问题的本质是——“下一个抹杀对象应该是?”

谁有权力决定“应该”是谁?

游戏?管理者?还是……答题的我?

如果我选了任意一个,就等于我认可了游戏有权力随意抹杀某人,也认可了自己可以决定他人的生死!这本身,是不是就是游戏想要测试的“正确”与否?

那么……“正确”的答案,难道是……不选?

可是不选,超时,也是抹杀!

25秒。

我的额头抵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绝望感像潮水一样涌来。冷汗顺着鼻尖滴落,在屏幕上晕开一个小点。

操场上,已经有老师试图组织学生撤回教室,但恐慌的人群像决堤的洪水,根本不是几个老师能控制住的。我看到班主任王老师脸色惨白,徒劳地挥舞着手臂,声音已经喊得嘶哑。刘小薇瘫坐在地上,几个女生围着她,但她眼神空洞,像是灵魂已经被抽走了。赵强则一脸警惕地站在人群相对稀疏的地方,肌肉紧绷,眼神凶狠地扫视着周围,仿佛在寻找看不见的敌人。李静则努力想维持秩序,喊着“大家别慌!冷静!”,但她的声音在巨大的恐慌面前显得如此微弱。

这一切,都源于这个该死的游戏!

18秒。

我的指尖因为用力而发白。三个选项像三张催命符。

等等……注释!

我猛地再次看向那行红色小字:“答对加分,答错或超时——立即抹杀。”

它只说了答错或超时的后果,但没说什么情况下算“对”!

通常理解,选A、B、C中的一个,符合预期,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