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娘,沈神医应府城药堂邀约,过两天得赶去府城给人诊病,说是能顺路搭娘一程。”

原本家里计划,走过镖的老大送秦桂香去府城。

能搭沈神医的马车,倒免去了中途倒换车辆的麻烦。

还有就是,能同沈神医一起去府城再好不过。

按照原书剧情,裴书珩上京赶考后,沈青鸾马上查出有身孕。

因为落水身子亏损的缘故,这个孩子最终没保住。

插足她家三郎两口子的侯府小姐,正是凭这一点离间裴书珩沈青鸾,让裴书珩以为他上京赶考期间沈青鸾对他不忠,心灰意冷之下侯府榜下捉婿便顺水推舟了,待回乡祭祖怒而干出贬妻为妾之事。

因为落过水,三郎媳妇沈青鸾身子一直没调养好,月事不准。

秦桂香猜或许早在裴书珩上京赶考前,儿媳沈青鸾已经怀上身孕,只是月份尚浅,府城医馆没号出脉来。

以沈神医的医术,只要沈青鸾怀上身孕,定能为她号出孕脉。

这样,能让三郎进京赶考前知道沈青鸾已经怀上他的孩子,避免他日因此产生嫌隙。她这个当婆婆的更是要照顾调养好沈青鸾的身子,替沈青鸾保住这个孩子……

‘老太太’出发前,裴大郎托镖局给府城进学的三弟捎了封书信。

等裴书珩收到信,猜测他娘已经在来省城的路上。

从乡下到府城要两天的路程,镖局脚程虽略快一些,就算隔日出发,他娘这会儿也已经动身。

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他娘性子泼辣,掐尖要强,嘴皮子还碎,极难相处。

娘子性情温婉,最是良善,不及农家出身的大嫂二嫂皮实,有个难伺候的婆婆,怕是要受不少委屈。

一想到他娘像念经一样,成日嘴碎说他吸大哥二哥血考的科举,裴书珩一阵头疼。

估摸着秦桂香明日要到了,裴书珩忙跟夫子告假,急匆匆往家赶。

“马上要应考了,娘这时候来省城,简直瞎胡闹。”

“前些日子娘子刚往家里捎过银子布匹,娘怎么还不知足?”

裴书珩递了书信给她看,沈青鸾得知婆婆要来府城的消息,想到婆婆那般泼辣的性子,她一阵头皮发麻。

不怪她犯怵。

回乡下几次,瞧见老太太叉腰骂人,跟人干架在泥里滚做一团,扯头发挠人脸的英姿,实在让沈青鸾毕生难忘。

知道裴书珩提她刚捎过银子布匹,意指老太太成日骂他白眼狼吸血鬼,训他要懂知恩图报一事。

摊上这么一个婆婆,沈青鸾很心疼自己夫君。

似是安抚般,她硬着头皮接话:“夫君,娘一个寡母,供你读书科考属实不易。”

“娘那是刀子嘴豆腐心,也是咱们日子过好了些,才不时捎些东西回去孝敬娘,从前供夫君读书,哥嫂娘都是出了力的。”

“这些为夫省得,我娘性子泼辣,马上要乡试书院不让告假,娘这次说是梦到我爹死不瞑目,来催你调养身子怀孩子,为夫担心娘子你受委屈。”

“夫君,幸许这只是娘的借口,她放心不下夫君即将应考,想来府城瞧瞧。”

“到底我落水伤了身子,跟夫君成亲一年有余不曾怀上夫君骨血,娘既请了闻名乡里的沈神医来府城替我瞧病,那咱们便不好拂了娘的意,吃药将亏损的身子调好,我好早些为夫君开枝散叶。”

“夫君只管一心温书应考,我会替夫君好好照顾孝敬娘。”

鸾娘为了让他一心温书科考,真是牺牲太大了。

裴书珩感动不已。

“娘子如此贤德温良,得妻如此,何其有幸。”

裴书珩搂着沈青鸾:“鸾娘,他日高中,我裴书珩定不负你,若有违誓,必遭……”

裴书珩要说,若有违誓,必遭天打雷劈。

然而沈青鸾拿手捂住他的嘴,不让他往下说。

裴书珩于是趁她松手缩回之际,轻咬咬了她的指节,屋子里温度攀升……

乡试在即,书院管得极严。

裴书珩只跟夫子告了两个时辰的假,便着急赶回书院了。

接秦桂香一事,便落在了沈青鸾头上。

到底怕怠慢了婆母,也想给她留个好印象,估摸着老太太快到了,沈青鸾第二日一早,便带丫鬟小狸在门口守着。

秋老虎秋老虎。

天气虽入秋了,日头还是很晒。

半上午的时候晒得人头晕眼花,总算一辆马车拐进巷子里,往自家方向驶来。

马车刚在家门口停稳,沈青鸾便上前见礼。

“可是婆母来了!”

秦桂香掀开车帘,看着她的三儿媳沈青鸾。

不怪裴书珩这小子见色起意,她儿媳沈青鸾实在是姿容出众,不止皮肤格外白皙,还长就一张标准的鹅蛋脸,眉眼如画,一颦一笑已是顾盼生辉。

许是在宫中长大的缘故,渗进骨子里的礼仪规矩,让人瞧她顿觉十分仪态端方。

虽只着布衣荆钗扮相,奈何气质清丽脱俗,往那儿一站像幅画似的。

“鸾鸾!”

秦桂香从马车上跳下来,沈青鸾赶紧上前搀扶。

“婆母一路辛苦。”

不知是被太阳晒的,还是被秦桂香亲热的喊一声鸾鸾,沈青鸾来搀扶秦桂香时,耳刮子有些泛红。

从前回乡下婆母喊她老三家的,哪曾这般亲热喊过她鸾鸾?

“儿媳先迎婆母进去歇着,婆母一路远道而来辛苦,儿媳亲自下厨给婆母备些吃的。”

“不急!先搬东西。”

原身做惯了农活,秦桂香力气大,接过沈神医从马车里递出来的包袱。

沈青鸾忙让小狸上前帮忙。

以为就一两个包裹,结果马车里的沈神医不停的往外递,秦桂香不停的接下包袱塞给小狸。

从乡下捎来的东西堆在门口,沈青鸾惊讶的看着婆婆从马车上搬下半车东西。

“这是你大嫂给你和三郎做的两件皮袄子,是你大哥二哥入山打猎攒下好皮子做的,马上天气要凉了,入冬后穿皮袄子最是暖和。”

“这是你二嫂纳的布鞋,你二嫂纳鞋的手艺极好,虽比不上省城铺子里卖的款式新,但胜在耐穿舒适,你两双三郎两双,有双靴子正好他入京赶考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