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成为市委书记刘长生的临时联络员后,宁方远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他不再是那个可以按时下班的普通科员,而是需要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刘长生工作作风务实高效,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这就意味着宁方远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跟上书记的工作节奏。

最初的几周堪称考验。宁方远不得不快速适应书记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刘长生注重数据支撑和实际情况,厌恶空话套话;他记忆力惊人,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喜欢简洁明了的汇报,但要求汇报人对背景了如指掌。

有一次,刘长生突然问起宁州市纺织厂的情况,宁方远不仅立即报出了该厂的基本数据和近期生产经营情况,还简要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建议。刘长生听后颇为惊讶:“小宁,你怎么对纺织厂这么了解?”

宁方远谦逊地回答:“书记上次去纺织厂调研后,我做了一些跟进研究,觉得这个厂的问题在宁州国企中很有代表性。”

刘长生满意地点点头:“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主动钻研的精神。”

机会很快降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宁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国企问题尤为突出——设备老化、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许多企业靠财政补贴勉强维持。

刘长生决心推动宁州国企改革,但阻力重重。一方面,保守势力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激进派又主张一刀切式的私有化。如何在改革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摆在市委面前的难题。

那段时间,宁方远经常工作到深夜。他不仅需要处理日常文电,还主动搜集国内外国企改革的成功案例,结合宁州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凭借前世对国企改革历程的了解,他敏锐地意识到:单纯的所有制改革不是万能药,关键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

一次市委常委会上,关于宁州机械厂的改革方案争论激烈。该厂有职工两千多人,已连续亏损五年,每年需要市财政补贴数百万元。有的领导主张“长痛不如短痛”,直接破产清算;有的则坚持“保稳定为主”,继续输血维持。

刘长生听取各方意见后,转头问坐在后排做记录的宁方远:“小宁,你有什么看法?”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年轻的联络员身上。宁方远平静地放下笔,不慌不忙地说:“各位领导,我认为机械厂的问题不是个例,而是宁州许多国企的共性问题。单纯破产或维持都不是最佳选择。我建议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实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一方面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另一方面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他接着具体分析了股份制改造的可能路径和风险防范措施,数据详实,思路清晰。会场一时寂静无声。

最后,刘长生拍板:“小宁的思路有道理。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盲目冒进。就以机械厂为试点,搞股份制改造,但要稳妥推进,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安置到位。”

试点工作随后展开,宁方远被纳入改革领导小组。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参与制定了详细的改制方案,包括资产评估、股权设计、人员安置等关键环节。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有时甚至需要直接面对情绪激动的职工做解释工作。

有一次,机械厂上百名职工聚集在市委门口,担心改制后失去工作和福利。宁方远主动请缨前去沟通。他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改制方案对职工权益的保障,并承诺:“如果改制后大家的收入不如现在,我第一个向市委请辞!”

真诚的态度和扎实的方案最终打动了职工。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半年后,宁州机械厂改组为宁州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了一家外资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新的管理机制下,企业很快扭亏为盈,职工收入不降反升。

机械厂改制的成功为宁州国企改革提供了范例。刘长生趁热打铁,在全市推广“股份制改造、机制转换、人员安置”三结合的改革模式。宁方远作为书记的得力助手,参与了多个重点企业的改制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半年试用期满,在市委办公厅的考评会上,刘长生亲自为宁方远说话:“这半年来,小宁同志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看他可以正式担任我的秘书,同时担任办公厅秘书一科副科长,主持工作。”

没有人提出异议。就这样,宁方远正式成为市委书记秘书,并晋升为正科级干部——虽然名义上是副科长,但因为主持工作,实际享受正科待遇。这一年,他才二十五岁,成为宁州市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之一。

担任正式秘书后,宁方远的工作更加繁重。他不仅要安排书记的日程、处理文电、起草讲话稿,还要协调各方关系,有时甚至要代表书记参加一些会议。权力大了,责任也更重了。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从不越权行事,处处维护书记的权威。

两年时间转眼过去。在刘长生的领导下,宁州市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凭借出色的政绩,刘长生被提拔为汉东省副省长,主管工业和经济工作。

离任前,刘长生特意找宁方远谈话:“小宁,这两年你成长很快,帮了我不少忙。我马上要去省里工作了,想带你一起去,继续做我的秘书。你有什么想法?”

这无疑是个重大机遇。从市委到省委,平台更高,视野更开阔。但宁方远也清楚,省里的情况更复杂,竞争更激烈。他沉思片刻,诚恳地说:“感谢书记的信任和培养。我愿意继续跟随书记学习,为书记服务。”

刘长生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好!我就喜欢你这踏实劲。省里的情况比市里复杂,但以你的能力,应该很快能适应。”

消息传开,市委办公厅一片哗然。书记带秘书上任虽不罕见,但宁方远如此年轻就能跟随领导进入省委机关,还是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临行前,周明远秘书长特意为他饯行,语重心长地说:“小宁,省里不比市里,处处是机关。你年轻有为,但更要谦虚谨慎,好自为之。”

宁方远郑重地点点头:“秘书长的教诲我牢记在心。无论到哪里,我都会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

带着两年的工作经验和领导的期望,宁方远跟随刘长生来到了省城。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他深知,从市委到省委,不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跃升。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他将继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而起。

省政府的办公环境与市委截然不同,气氛更加庄重,程序更加规范。作为副省长的秘书,宁方远需要与各个厅局打交道,协调范围更广,工作要求更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年的历练让他成熟了许多,前世今生的知识积累更让他对经济工作有着独到见解。

站在省政府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省城繁华的街景,宁方远心中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