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三章:狼影追魂

河渠水的腥气裹着冷意钻进衣领时,张勇正用鹿骨刀刮掉裤脚的淤泥。刚才突围时,少年枪手的子弹擦着芦苇秆飞过,现在回想那道弹道 —— 偏了两指,不是枪法不准,是扣扳机时小指多抖了半下,典型的新手紧张反应。

“勇子,你倒是慢点儿!” 赵刚跟在后面喘着气,裤脚的泥水在鹅卵石上拖出蜿蜒的痕迹,“那小鬼子要是追上来……”

“追不上。” 张勇蹲下身,指尖戳了戳河底的软泥,留下个清晰的指印,“他穿的是日军制式皮靴,河底这泥能陷进去半寸,走三步就得拔一次脚,比咱们的布鞋慢多了。” 他从怀里摸出块鹿皮,仔细擦着三八式的枪管 —— 刚才磕在陶罐沿上的缺口虽小,却可能影响弹道,猎户对工具的挑剔,刻在骨子里。

李栓突然停住脚步,弯腰从河泥里捡起个黄铜弹壳。阳光透过晨雾落在弹壳上,能看清底部刻着个歪歪扭扭的 “山” 字,边缘还沾着暗红的铜锈。“九七式的弹壳,” 他声音压得极低,指尖摩挲着刻痕,“这不是工厂印记,是后来刻上去的,刀工很糙,像用刺刀尖划的。”

张勇接过弹壳,凑到鼻尖闻了闻。除了火药味,还有股淡淡的机油味 —— 是樱花牌的,日军特供,比八路军的机油稠度高,冬天不容易冻住。他突然想起去年在黄土岭缴获的那把九七式,枪托内侧也有个 “山” 字,当时老兵说,这是狙击手的专属标记,就像猎户在箭杆上刻的记号。

“山本一郎。” 赵刚的声音突然冷了,他靠在芦苇丛里,指节攥得发白,“在日军俘虏营时,我听过这名字。说他能在三百米外打穿铜板,还能算准风偏,人称‘华北第一狙’。”

这话让空气瞬间沉了下来。张勇把弹壳塞进鹿皮袋,指尖摸了摸刀鞘上的三道刻痕 —— 三年前猎三只狼时留的,那时他以为山里最狠的是狼,现在才懂,揣着狙击枪的人,比狼更会藏,也更会等。

“往上游走,” 张勇拽着众人往河道深处钻,脚步踩在水浅的地方,尽量不发出声响,“前面有个石缝,是我当年躲暴雨挖的,能看见下游动静,还能挡子弹。”

走了约莫半里地,石缝果然出现在眼前 —— 半人高,入口被藤蔓遮着,里面铺着干枯的松针,还能闻到去年冬天的松脂味。李栓先钻进去,掏出小铁盒开始修枪,砂纸蹭过枪管的 “沙沙” 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王二柱靠在石壁上,刚要把怀里的两个 “夜” 字烟盒往外掏,就被张勇按住了。

“别亮出来。” 张勇的声音压得极低,眼睛盯着石缝外的芦苇丛 —— 有片叶子动了,不是被风吹的,是被什么东西碰了下,幅度很小,却逃不过猎人的眼睛。他把三八式架在石缝口,右眼贴紧准星,数着芦苇的间距:每丛相隔两步,共十二丛,到那片动叶,正好二十四步。

指尖刚要扣住扳机,张勇突然停住。那片芦苇下面,露出个毛茸茸的尖耳朵 —— 黑色的,耳尖有撮白毛,是日军常用的狼犬,嗅觉比土狗灵三倍。他赶紧摸出怀里的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狼粪,去年冬天收集的,本想用来防野猪,现在倒派上了用场。

“有狗。” 张勇把狼粪捏碎,撒在石缝口的上风处,“狼粪的味能盖过咱们的汗味,这狗至少得半柱香后才能找到这儿。” 他动作熟练,就像当年在山里给陷阱做伪装,连撒粪的角度都算着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