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一沉。
“那……就没办法了吗?”
“别急。”王律师安抚我,“关键在于证明两点。第一,这25万的性质。它不是无条件的赠予,而是有特定目的的、附条件的财产,即‘用于养老’。第二,证明你父母并非生活困难到需要立刻动用这笔钱,他们挪用这笔钱给你哥哥买奢侈品、搞装修,属于恶意挪用,违背了你给钱的初衷。”
她继续说道:“你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比如,你晋升后收入大幅增加的证明,可以佐证你有能力且有意愿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你父母平时的消费习惯、退休金流水,证明他们并不缺基本生活费。还有,你哥哥名下突然增加的这笔财产,和他奢侈的消费行为,都是有力的旁证。”
王律师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混乱的思绪。
我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受害者,我有了清晰的作战思路和专业的武器。
第三步,制造舆论。
当天晚上,我在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上,匿名发布了一篇长文。
标题是:《我辛辛苦苦存了25万给父母养老,转头却成了我哥婚房里的豪华家具》。
我用冷静又克制的笔触,详细叙述了我的经历。从我如何省吃俭用存下这笔钱,到回家时看到的刺眼场景,再到饭桌上他们的谎言和指责,以及那句最伤人的“养儿防老”。
我没有透露任何真实姓名和地点,但每一个字都浸透了我真实的痛苦和愤怒。
这篇帖子,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评论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炸了。
“天啊,这不就是我家的翻版吗?我就是我家的提款机!”
“‘养儿防老’,我听这四个字都要吐了!女儿就活该是扶弟魔吗?”
“楼主快跑!这种原生家庭不值得!钱一定要要回来!”
“支持楼主维权!这种父母和哥哥,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无数有着相似经历的网友涌了进来,她们的愤怒、她们的共鸣,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洪流。
我看着那些滚动的评论,第一次感觉到,我不是一个人。
几天后,我的手机开始被各种陌生号码轰炸。
我猜到是他们换了号打来的。
我接起一个。
电话那头,是我妈声嘶力竭的哭诉:“李沁!你这个不孝女!你竟然把生活费都停了!你是想饿死我们吗?你的心怎么这么狠啊!”
我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哭诉变成了咒骂,咒骂又变成了哀求。
见我无动于衷,电话被我哥抢了过去,他的声音充满了威胁。
“李沁,我告诉你,你别给脸不要脸!你要是再不把钱打过来,信不信我到你公司去闹!让所有人都看看,你是个什么样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好啊。”我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你来,我等着。正好让我的同事和领导都认识一下,我有一个多么‘有出息’的哥哥。”
我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通知你们一声,我的律师很快会正式联系你们。关于那25万,我们法庭上见。”
说完,我直接挂断了电话。
手心有些汗湿,心脏也因为愤怒而剧烈跳动。
但我知道,我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