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一声闷响,夹杂着狼骨可能断裂的细微“咔嚓”声。土狼被撞得凌空飞起,惨嚎着摔出好几米远,挣扎着爬起来,显然受了不轻的伤。
头狼见偷袭失败,己方又折损一员,不甘地长嚎一声,带着狼群缓缓后退,最终消失在密林深处。
危机解除。母猪喘着粗气,厚实的皮甲上被狼爪划开了几道血口子,但它首先做的,是快步走到李昊身边,低下头,用鼻子在他身上仔细地嗅了嗅,又轻轻拱了拱他,喉咙里发出低沉而温和的“哼哼”声,那里面包含了关切、赞许,甚至还有一丝后怕。
其他野猪也围拢过来,包括那些刚才参与战斗的半大野猪,它们看李昊的眼神彻底变了。不再是看一个需要保护的幼崽,而是充满了惊奇、疑惑,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这个平时就有点“特别”的小兄弟,刚才的举动简直匪夷所思,但却实实在在地救了大家!
李昊自己也惊魂未定,四条小短腿还在微微发抖。但看着母猪温和的眼神和兄弟姐妹们围拢过来的姿态,一股奇异的暖流和强烈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这种凭借智慧和勇气赢得尊重、保护同伴的感觉,远比前世在办公室里勾心斗角、拿下一个项目要来得纯粹和痛快!
“看来,当一头有脑子的猪,似乎……也不赖?”李昊趴在地上,让母亲舔舐着自己因为撞荆棘而有些刺痛的背部,心里默默地想。
3 整合族群与智取蜂蜜
狼口脱险的事件,如同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让李昊在这个小型野猪群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比较聪明、比较能吃的幼崽,而是被整个群体,包括那头经验丰富的母猪,隐约视为了一种“非常规力量”的存在,一个潜在的“智者”。
李昊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人类思维,来“优化”这个野猪族群的生存模式。他观察到,猪群的觅食行为完全处于一种低效的“布朗运动”状态,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全靠运气和母猪的经验。这在前世精益求精的李昊看来,简直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于是,他开始了初步的“管理”尝试。他利用不同的哼哼声调、节奏,配合特定的身体语言——比如用鼻子指向某个方向,或者反复在某种可食植物前停留跺脚——试图向猪群传递信息:“那边有好吃的”、“这种果子可以吃”。起初,效果甚微。野猪们的智商毕竟有限,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指令”。但李昊极有耐心,他采用了最朴素的“利益驱动”法则——每次当他成功引导猪群到达一片食物丰盛的区域,或者发现一种新的美味后,整个群体都能大快朵颐,吃得心满意足。
一次、两次、三次……久而久之,母猪开始下意识地关注李昊的举动。当李昊表现出对某个方向的强烈兴趣时,母猪会犹豫一下,然后带头朝那个方向走去。其他野猪见状,自然也纷纷跟随。渐渐地,一种无声的默契形成了:这头最小的猪,似乎有种找到美食的“好运”,跟着他走,准没错!
李昊还发现,野猪群虽然喜欢在泥潭里打滚,但更多是为了降温和娱乐,对于泥浆能隔绝蚊虫、减少寄生虫的认识几乎为零。而且,它们选择的泥潭有时并不干净。李昊想起人类早期也用泥巴护肤防晒防虫的知识,于是,他选择了一处水质相对清澈、泥质细腻的泥潭,率先跳进去,认认真真、里里外外地给自己糊上了一层厚厚的“泥巴铠甲”,连耳朵眼里都没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