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板寸也跟着点头:“是啊大哥,只要你肯带我们,上刀山下火海我们都愿意!”

宋阳心里盘算着 —— 他在 90 年代没熟人,这两个混混虽然混,但地头熟,知道哪里有老物件,还能帮他宣传。正好可以利用他们。

“我倒是有个事要你们帮,” 宋阳指了指车里的物资,“看到这些大米和豆油了吗?你们去大街小巷宣传,就说只要拿家里的老物件来,就能免费换这些东西。不管是旧瓷碗、旧字画,还是旧铜器、旧玉器,只要是老的,都能换。换多少看物件的年份和品相,越多越好,越老越好。”

板寸挠了挠头,有点犹豫:“大哥,我家也有个旧铜盆,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能不能也换点大米啊?”

“你们跟着我干,以后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宋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先去宣传,等忙完了,这些物资随便你们拿。”

爆炸头立马拉着板寸:“别废话!大哥让我们去就去!走,我们去文具店买几张纸,写告示贴,再去各个胡同喊,保证让全东区的人都知道!”

宋阳叫住他们:“等等,把车上的大米和豆油搬下来几袋,摆个摊子,让人看到实在东西,才会相信。”

两人赶紧点头,七手八脚地搬了五袋大米、三桶豆油下来,摆在车旁边,还找了块木板,用红油漆写了 “老物件换粮油,免费!” 几个大字,插在旁边。

一切准备就绪,爆炸头和板寸拿着写好的告示,分头去贴。宋阳坐在车旁边的小马扎上,看着眼前的土路,心里充满了期待。

可过了快一个小时,连个人影都没有。板寸跑回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有点着急:“大哥,怎么没人来啊?是不是我们写的告示不清楚?还是大家不信啊?”

宋阳淡定地喝了口水:“别急,刚开始大家肯定不信,觉得是骗子。再等等,总会有人来试试的。”

又过了半个小时,一个挎着篮子的老奶奶慢慢走了过来。她头发花白,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衫,走到摊子前,犹豫了半天,才小声问:“小伙子,你们真的拿老物件就能换大米?不要钱?”

宋阳赶紧站起来,笑着点头:“大娘,真的不要钱!您有什么老物件,拿出来看看就行,合适就能换大米。”

老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一个褐色的瓷罐,罐口有点缺角,罐身上画着简单的花纹。“这是我婆婆传下来的,放家里几十年了,也没用,” 老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看这个能换多少大米?”

宋阳接过瓷罐,看了看罐底的落款 —— 是清代道光年间的民窑瓷罐,虽然不值大钱,但确实是老物件。他笑着说:“大娘,这个瓷罐能换一袋二十斤的大米,您看行吗?”

老奶奶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太好了!我家大米快吃完了,正愁没钱买呢!”

宋阳让板寸给老奶奶装了一袋大米,老奶奶抱着大米,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走一边跟路过的人说:“真的能换啊!我用一个旧罐子换了一袋大米,你们快回家找找有没有老物件!”

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有拿着旧盘子的大婶,有拿着旧字画的大爷,还有拿着旧铜锁的小孩。宋阳让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爆炸头和板寸在旁边维持秩序,扯着嗓子喊:“大家别挤!排好队!一个一个来!都有份!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