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五年相伴
灵隐寺的晨钟再次敲响,浑厚悠远的声音穿过山间薄雾,唤醒了沉睡的群山。弘智和尚整理好袈裟,一如过去的每一个清晨,步履沉稳地走向大雄宝殿,准备为寺内僧众和前来听法的善男信女讲经说法。
当他端坐在蒲团之上,目光扫过下方虔诚的面容,正要开口时,一道细微的、几不可察的振翅声由远及近。弟子们已然习以为常,香客们却每每露出惊奇的神色——只见一只色彩异常绚丽的蝴蝶,翼翅在初升的日光下流转着蓝紫金绿的幻彩,轻盈地穿过殿门,不偏不倚,准确地落在了弘智和尚的右肩之上。
蝴蝶收敛翅膀,安静地趴伏在那里,如同一个虔诚的听法者。
有新来的小沙弥觉得惊奇,又见那蝴蝶色彩艳丽,不似凡品,恐扰了师父清静,便想上前轻轻驱赶。弘智总是微微摆手制止,目光柔和,低声道:“万物皆有灵,既来听法,便是缘法,不可惊扰。”于是,这只蝴蝶便成了弘智讲法时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弘智二十三岁,因其佛法精深、辩才无碍开始独立讲法起,这只蝴蝶便出现了。如今弘智已三十八岁,整整十五年,寒来暑往,春秋交替,这只蝴蝶从未缺席。
起初,弘智内心也曾有过一丝疑惑。蝴蝶寿命短暂,不过春夏,何以能历经十五载寒暑?尤其寒冬腊月,寺外白雪皑皑,它从何处来?为何不畏严寒?他仔细观察过肩头的精灵,它似乎全然不受外界气候影响,姿态安详,仿佛他温暖的肩头便是它的整个世界。弘智最终将这归之于佛缘,心想:“或许它真是个例外,是菩萨点化,来考验我亦或助我修行。” 久而久之,他便习惯了这份无声的陪伴,甚至偶尔会觉得,有它在肩头,自己的心境更能沉入经文的深意之中。
他不知,这并非寻常蝴蝶,而是一只修行了五百年的灵蝶,名唤“彩衣”。
2 灵蝶彩衣
五百年前,彩衣还只是一只刚刚开启灵智的普通蝴蝶,在山花烂漫间嬉戏。一日,狂风骤雨,它险些丧命于泥泞,被一位在山中采药的年轻书生所救。书生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置于干燥的岩穴之下,还轻声安慰:“小家伙,风雨无情,下次要当心些。” 书生的眼眸清澈善良,那份温暖刻入了彩衣初开的灵识。
后来,彩衣凭借机缘和努力,不断修行,终于能化形成一位姿容绝世的女子,她一直在寻找当年的书生。几度轮回,她终于在这一世找到了他——便是今生的弘智。
然而,此时的弘智已是佛门弟子,自幼出家,一心向佛,年纪轻轻便已是江南一带颇有声望的法师。佛门清净地,岂容精怪靠近?更遑论谈及情爱。彩衣深知,若贸然以真身相见,非但无法接近,反而可能惊扰于他,甚至引来寺中护法神灵的干预。
于是,她想到了化作原身中最美的一种形态——一只彩蝶。蝶恋花,亦可靠近佛前香花,不会引人怀疑。她便以这种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在他身边。听他讲说《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他阐释《般若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感受他声音里的慈悲与智慧。十五年来,风雨无阻,她贪婪地汲取着他身边的安宁气息,也将自己的灵力悄然浸润在他的周围,为他挡去一些细微的病厄与污秽,助他修行更加顺畅。这默默的陪伴,于她而言,已是漫长修行岁月中最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