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寻找暂时被有序(却更令人窒息)的调查取代。客厅里,麻将桌还没收拾,绿色的绒布上散乱着牌张,仿佛凝固了下午那场灾难发生前的瞬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香水、汗水和紧张情绪的怪异味道。
询问开始了。罗生门,悄然拉开帷幕。
首先被问话的是组织者王太太。她坐在沙发上,双手紧紧绞在一起,脸上早已没了平日的红光满面,只剩下惨白和细密的汗珠。 “警察同志,我……我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王太太的声音带着哭腔,“孩子一直在里屋睡觉,我家老头子也在旁边书房看报纸。我们一点动静都没听到!” 陈警官冷静地问:“你确认孩子没有自己出来过?或者,有没有陌生人进来过?” “没有!绝对没有!”王太太矢口否认,语气激动,“我一直坐在客厅打牌,面对着卧室和大门的方向,要是有人进出,我肯定第一个看见!孩子要是出来,我还能不拦着吗?”她反复强调自己全程在场,视线没有离开过公共区域。 关于那通致命的电话,她言之凿凿:“就是楼下小卖部老刘打来的!我听得真真儿的!他说看见一个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往大门口跑,像我家来的小客人…… 我这才赶紧告诉李静的啊!”她显得委屈又慌乱,仿佛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然而,警察很快核实了电话来源——根本不是小卖部的座机,而是距离小区两条街远的一个路边公共电话亭。这个结果让王太太的脸色更加难看,她支支吾吾地解释:“可能……可能是我听错了?当时牌桌上吵,我一心急就……可我真的是好心啊!”
接着是李太太。她坐在单独的椅子上,依旧保持着一定的仪态,但紧抿的嘴唇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她的不安。她用带着香水味的手帕轻轻按压着眼角。 “我当时…… 好像,好像是听到了一点声音。”李太太回忆着,眉头微蹙,“不是很响,就是‘咔哒’一声,很轻,像是门锁转动的声音。但王姐当时正好胡牌,大家都在说话,我也没太在意…… 现在想想,会不会就是那时候……” 她提供的这个“微弱的开门声”线索,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涟漪。但这线索太模糊了,时间点不确定,声音来源也不明确(可能是大门,也可能是其他房间的门)。而且,她强调自己当时注意力在牌局上,无法确定。
最后是张太太。她始终是最冷静的那个,即使面对警察,她的语调也平稳清晰,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我去过一次洗手间。”张太太直视着陈警官,目光坦然,“大概在电话来之前的半小时左右。洗手间在大门旁边,我开门出来的时候,无意中透过门缝,看到外面楼道里好像有个影子晃了一下。” 这个细节立刻引起了陈警官的注意:“什么样的影子?能具体描述吗?” 张太太略作沉吟:“很快,就是一晃而过。个子很矮,穿着蓝色的衣服…… 对,是蓝色的,类似外套的那种。因为我记得李静的儿子今天穿的是一件天蓝色的抓绒外套。” 蓝色外套! 李静的心猛地一沉,小宝今天确实穿的是那件她新买的蓝色小熊外套! 张太太补充道:“我当时以为是小孩子调皮在楼道里玩,也没多想,就回牌桌了。”她的陈述条理清晰,细节明确,与其他两人的含糊其辞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格外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