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天早上我匆匆出门,

记得清清楚楚,

我关掉了沙发旁那盏暖黄色的台灯。

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打开门的瞬间,

玄关的黑暗里,

却有一小团暖光映入眼帘——那盏台灯,亮着。

我愣在门口,

心脏猛地一缩。

第一个念头是:

我记错了?

可能今天出门太急,真的忘了关?

我站在那儿,

努力回忆早上的每一个细节,

画面却模糊不清。

最终,

我勉强说服自己,

是的,是记错了。

小事而已。

但很快,“小事”接踵而至。

我书架上那些书,

是按照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的。

可我某天想找一本村上春树时,

发现它应该在的位置,

插着一本石黑一雄。

而村上那本,

被挪到了后面一格。

变动非常细微,

不常看书的人根本不会注意。

我用的牙膏,

习惯从尾部往上整齐地挤压。

但有好几次,

我发现牙膏管身上出现了从中间被胡乱捏过的痕迹。

化妆台上的一瓶精华液,

瓶盖的朝向和我习惯摆放的差了九十度。

阳台那盆风雨兰,

我明明记得昨天有几片叶子尖端开始发黄,

今天再看,

黄尖似乎被小心地修剪掉了,

断口崭新。

每一件事,单独拎出来,

都微不足道,

都可以用“我记错了”“可能不小心碰到的”来解释。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早期健忘症,

或者精神压力导致了认知偏差。

小冉的话在我脑海里回荡:

“你就是想太多”、“工作压力太大”。

可是,

当这些微小的、异常的“误差”越来越多,

像灰尘一样悄悄堆积,

它们汇聚起来的重量,

几乎让我窒息。

那种被窥视的感觉无处不在。

它不再局限于下班路上,

它渗透进了我的家里。

我坐在沙发上,

会突然觉得窗帘的缝隙外有眼睛;

我半夜醒来,

会觉得卧室门外的黑暗里站着什么东西;

我洗澡时,

会莫名地把水关掉,

屏息倾听几秒,

心脏狂跳,

但听到的只有下水管道的微弱嗡鸣和水龙头的滴答声。

城市的霓虹灯透过百叶窗,

在我房间的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交的条纹。

窗外是永不停歇的车流声,

那是这座城市充满生命力的脉搏。

可在这喧嚣的中心,

我却感到一种彻骨的孤寂和恐惧。

我被困住了,

被一个沉默的、看不见的存在困在了自己的生活里。

而每天下午5点15分,

那声冰冷的嗡鸣,

依旧是我雷打不动的噩梦闹钟。

它不再只是空白短信。

它是一个提醒。

一个来自未知深处的、沉默的提醒。

它好像在说:

我在这里。

我一直都在。

而你,无处可逃。

2 蛛丝马迹与初步调查

空白短信和家里的异样,

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着林薇的神经。

她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

但注意力再也无法集中。

屏幕上扭曲的设计线条,

看起来都像窥探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