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的痛苦在于,他觉得自己投入了全部的心力和积蓄,却始终看不到“回报”的希望,就像在玩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终点的游戏。
周若彤听完,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
她让助理调出之前类似案例的数据模型,然后对张弛说:“你的情况,在投资学上叫做‘单一资产过度集中投资’,俗称‘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而你所关注的这只‘股票’,基本面看似光鲜,题材热门,交易活跃,但股权结构复杂,流通盘巨大,散户很难真正持有。”
“更直白地说,你很可能碰上了一位‘海王’——她并不想被你独家持有,而是通过维持一个庞大的‘追求者 portfolio(投资组合)’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张弛的脸上露出震惊和不愿相信的表情。
周若彤决定接单,但前提是张弛必须配合进行彻底的“背景调查”,以验证她的初步判断。
调查过程比李萌的案子更具挑战性,因为莉莉显然更善于隐藏和社交操控。
周若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她让张弛暂时减少主动联系和物质付出,观察莉莉的反应。
果不其然,莉莉很快表现出冷淡,甚至偶尔会用抱怨的语气暗示张弛“变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压力测试,看张弛是否还能被控制。
同时,周若彤指导助理深入挖掘莉莉的社交媒体。
他们发现,莉莉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展示着截然不同的人设:在微博是精致独立女性,在抖音是可爱软萌妹子,在朋友圈则是需要被呵护的小公主。
更重要的是,通过仔细比对时间线、地理位置信息以及互动账号(运用一些基本的网络爬虫和数据分析技巧),他们发现莉莉与至少五名男性保持着类似与张弛的暧昧关系,互动模式高度雷同:接受礼物、享受关怀、给予模糊希望但拒绝确认关系。
甚至,有证据显示,莉莉会同时与不同的男性约在同一商圈的不同地点,时间错开一小时,高效“管理”着她的“鱼塘”。
为了获取更确凿的证据,周若彤甚至亲自出马,以市场调研的名义,接触了莉莉常光顾的一家奢侈品店店员,侧面了解到莉莉确实经常由不同的男性陪同购物。
当所有这些信息——精心整理的社交网络关系图、时间冲突对比表、消费记录分析——摆在张弛面前时,他沉默了许久。
真相残酷得让他无法反驳。
心理疏导阶段,周若彤的语气比面对李萌时更显凝重。
“张弛,你犯了一个投资者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全仓押注一只高估值、高风险的‘概念股’,并且忽视了分散投资的原则。”
“你以为的深情和坚持,在对方眼里,可能只是易于管理的‘稳定现金流’来源之一。”
“你几乎掏空了自己的‘情感账户’和‘经济账户’去博取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这就像一场豪赌,结局往往是血本无归。”
“及时止损,对于你而言,不仅仅是停止经济上的无谓付出,更重要的是停止情感上的无限透支。”
“你需要赎回你的注意力、你的时间、你的尊严,把这些资源重新投资到你自己身上——提升你的‘内在价值’,扩大你的社交‘投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