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赵明立刻拿着地图,赶到杨凡的办公室:“杨队,找到了!交易地点在老城区地下管网的 B3 层中心区域!这是地图。”

杨凡接过地图,仔细看了起来。地图上标注的地下管网,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管道布局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纵横交错,密密麻麻。而且,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施工记录都已经丢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信号盲区”。

“这个地下管网太复杂了,而且信号不好,我们的通讯设备和 GPS 很可能会失效。” 杨凡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林薇,你立刻测试一下老城区地下管网的信号情况,看看我们的通讯设备能不能在里面正常使用。另外,准备一些抗干扰的通讯设备和 GPS 定位器,以防万一。”

“是!” 林薇立刻带着技术组去准备。

早上六点,林薇带着测试结果回到了杨凡的办公室:“杨队,测试完了。老城区地下管网的信号非常差,GPS 信号完全失效,常规通讯设备在里面的信号衰减达到了 70% 以上,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而且,B3 层的管道都是金属结构,会屏蔽大部分的电磁信号,我们的抗干扰通讯设备,在里面的有效通讯距离也只有 50 米左右。”

“这么差?” 杨凡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那我们的行动会非常困难。如果通讯中断,我们的队员就会变成孤军奋战,很容易陷入危险。”

他思考了一会儿,对林薇说:“你立刻联系军区,借一些军用级别的抗干扰对讲机和信号中继器。另外,准备一些防水型的热成像无人机,我们可以用无人机在地下管网里侦查,掌握里面的情况。”

“是!” 林薇立刻去联系军区。

上午十点,军区的支援物资终于到了。杨凡看着桌上的军用抗干扰对讲机、信号中继器和热成像无人机,松了一口气:“现在,我们有了这些装备,行动成功的几率就大多了。林薇,你安排技术组的人,把信号中继器安装在地下管网的各个入口和关键节点,确保我们的通讯不会中断;另外,调试好热成像无人机,随时准备侦查。”

“是!” 林薇立刻安排技术组的人去做准备。

中午十二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杨凡召集专案组的成员,召开行动前的最后一次会议:“现在,我宣布行动方案。第一组,由我带队,携带军用抗干扰对讲机、信号中继器和热成像无人机,从地下管网的东南入口进入,前往 B3 层中心区域,做好交易准备;第二组,由赵明带队,从地下管网的西北入口进入,在 B3 层的外围埋伏,负责拦截逃跑的绑匪;第三组,由林薇带队,在地面的指挥中心负责远程支援,监控无人机的侦查情况,及时向我们传递信息。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人质的安全,其次才是抓获绑匪。如果遇到危险,优先保证人质和队员的安全,不要恋战。”

“是!” 众人齐声回答。

下午一点,行动正式开始。杨凡带着第一组的队员,从东南入口进入地下管网。地下管网里又黑又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队员们打开头盔上的战术灯,光线照亮了前方狭窄的管道。

“大家小心,注意脚下,这里的管道很滑。” 杨凡压低声音,对着对讲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