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你回来了。”许元坐在门口,远远便看见往这边走着的几人。
“嗯,办妥就回来了。早些歇息吧。”
“飞哥,这会还早,哪里睡得着,不如叫开敏他们组个局?”
李飞皱眉,“这个月的煤油票用完了……”
看见许元不高兴,“天黑用眼,对视力不好。”
“飞哥就是懂的多。”
“那是,章阿姨可是军医。是不是啊开敏?”刚过来的李庆军把手搭在姜开敏肩上。
姜开敏抬手将那碍事的手臂拍下去。“盆盆,我还有两根蜡烛,你要不要。”
“不用了,飞哥都说了晚上用眼不好。”
“不是,我这不想着……”
“晚上起夜用吗……”姜开敏看到已经走远的许元,出口的话,成了低声的呢喃。
窦苗歪头看了看身后发呆的姜开敏。
转过头的瞬间,一缕发丝从发绳中挣脱而出。
窦苗眨眨眼,青春果然如春天般灿烂啊!
…………………………
这一觉窦苗睡得很好。当然得忽略掉,隔壁床夜间传来的大喊声,“啊,好大一匹马啊!”
不知道张瑶这姑娘梦到了什么。
第二日有人替窦苗问出来来了。
“张瑶,你昨夜梦到什么了,什么好大一匹马?”
张瑶也是一脸懵,完全记不得昨夜是不是有做梦,更不知道自己竟然说了梦话。
她倒也没有不好意思,几个姑娘打闹了一会,就相跟着去上工了。
王秀秀倒是可以多休息一会,给猪挖野菜这个活,只要每天完成任务量就成。哪怕你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都没人管你。
除了工分低,这真是非常不错的活计了。
没看许元一路上有些心不在焉。
就是在琢磨这件事。
来这里三个月了,她也不是没想过找大队长换个活计。
只是来之前她爸耳提面命和她说,让她来这里低调一些。
坚持两三年,就让她回去参加工作。
之前知青就他们几个,都是一个大院出来的,互相之间也都有照应,日常劳作虽然辛苦,但也不是不能克服。
只是没想到新来的知青是个有成算的,早早就做好了打算。
这让许元心里有些不舒服。
若是都是一样的活计,她也便不说什么了。
可是王秀秀她既然能换,她自然也能换。
她想了想,决定晚上时候去找大队长说说看。
瞅了眼旁边的李飞。
事成前就先不和飞哥说了,他那人最是正直不过。
心里有了算计,便也不想了。许元加快了步伐,跟上前面的李飞。
翻完地,就该播种了。
这是个细致活。
负责他们这一组的组长,让窦苗先跟着学。
等学会在下手。
窦苗也不敢大意,这关乎一年的收成,可是马虎不得。
跟着前面的大姐播种一行,便也能慢慢上手了。
虽然速度比不上他们,但是做的仔细。
组长跟在后面检查了一番,没有漏掉的,点点头。
他这一组分来的知青倒是个不错的。
等下工时,窦苗的脖颈和折了一样。
她左右活动一下脖子。
僵硬的脖子,才算舒服了一些。
“坚持完这一天,明天就能休息一天。”
张瑶哼哼唧唧的趴在床上不想动弹。
听到窦苗的话,滚了一圈,坐了起来。
“是啊,我就盼着这一天呢,明日去镇上可得多带一些东西回来。”
“我听婶子们说,他们这里的馍馍干特别好吃,还耐放,不知道镇上有没有卖的。”
“这几日总是饿的慌,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长身体……”
窦苗瞅了眼身材高挑的张瑶。
比自己高半个脑袋呢……
听说喝牛奶可以长个子……
窦苗也没了和张瑶闲聊的心思,坐在床上翻出票据。
王秀秀将皮鞋仔仔细细的擦干净。
“最好买顶帽子,再过20多天就热起来了。”
……
下午的活计和上午是一样的,播种。
经过一上午的锻炼,窦苗动作更加流利了些。
身体也不像上午那么累了。
可能也是明日休息这根胡萝卜吊着这群知青。
其余人也是这样,下工的时候不像往常那样话都不想说一声。反而都带着笑容,一路说说笑笑的往知青院走。
“飞哥,明日去国营饭店搓一顿?”
“哎,小心!”正准备说话的李飞,就看到一个身影冲着他们这边冲过来。
嘴上说着,手还拉了一把。
这动作也就在一瞬间。
跟在后面的窦苗也止住了步伐。
“你这人怎么横冲直撞的……”
李庆军被拉的踉跄了一下,稳住身体后。
看着倒在地上的男子有些生气。
这人……是之前那个。姚大姐口中成分不好的那个人。
窦苗认出来了。
来了这里三个人的李飞他们也认出来了。
连看清楚人后的李庆军都止住了骂声。
但新来的知青,除了窦苗其他人不知道啊。
李鹏程上前一把,就将地上的人扯起来。 “你这人怎么回事,没看到路上有人吗?差点就撞到人。”
“怎么不说话,你还准备讹人吗?”
似乎听到了什么感兴趣的话,“讹人、讹人、呵呵,呵呵。”
那人睁开双眼,挣脱开李鹏程的手。
不知是看到了什么,咧着嘴,高喊着“讹人、讹人。”就往另一个方向冲去。
窦苗扭头一看,大队书记正从这边走来。
“走吧,走吧,赶紧回去。”李飞拉了一把李鹏程。
此时的李鹏程和几个新知青也看出这人不太正常。
也不敢多说什么,加快脚步往知青院走。
直到看到知青院的院子。
李鹏程问道:“那人……”
“听说是精神不太正常,不要多打听,他成分有些问题。”
窦苗回头,似乎还能听到那男人的骂声。
……
今天是周六。
知青点的人都要去镇上。
他们早早便起床了。
不早些不行,位置有限,去的迟了,就只能等到下一个星期再去了。
好在他们起的早。
或者是村里的人去镇上的不多。
也是,这也不是什么大集的日子,不买必需品是不会去镇上的,哪有那么多闲钱去逛?
走的这条路还是他们来时的路。
到了路窄的那边,大家自觉下车步行过去。
几人紧紧挨着靠山这一边。
不像几个村里的婶子,好似不害怕脚下的悬崖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