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65年春。

“苗苗,记住妈说的话,到了地方,就给家里写信……”

“呜呜……”火车鸣笛声响起来。

窦苗探出窗外的手,使劲挥动着。眼睛一眨不眨看着慢慢远去的身影。

直至彻底看不到,才将手收回来。一时之间只觉得眼睛酸涩的厉害。

京市是个大站,也是此次列车的首发站,上车的人不少。

窦爸是个身体强壮的汉子,没费多大功夫就给窦苗占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

匆匆给女儿放置好行李,便下了火车。

再不放心也没法子,接下来的路要靠女儿一个人走了。

窦苗缓了好一会,才缓过来。她不动声色的看了下四周。

她附近的位置上已经坐满了人。

正前方是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小儿。

她的身侧则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看岁数不比她大几岁。胸前戴着和自己一样的红花。

此时正兴冲冲的四下观望。

车厢内乱糟糟的一片。

这个车厢坐了不少胸前戴红花的年轻人。

他们是此次下乡的知青,包括窦苗。

知青下乡是从去年开始的。前几批下乡完全靠自愿,窦家是个疼女儿的,按理说不会给窦苗报名才是。

这事说来话不长,姑且便提一嘴吧。

说起此事,还得先从她家里人说起。

窦苗爸那可是个人物,家中排二,认识他的人都叫他窦二。

那年代讲究多子多福,窦二兄弟姐妹好几个。每到饭点,一溜的站一排,肚子呱呱响,就像那塘里的蛤蟆。

眼看着老娘又揣了崽,窦二心想,这不成,在这么下去,迟早得饿死。

那一年也正巧是个灾年,更让窦二下定了决心。

就这样他告别了父老乡亲,一个人带着三斤熟麦子上了路。

一路乞讨到了京市。

在一个河边捡到几个麻袋,靠这几个麻袋算是做起了买卖。

有了一点本钱,便去乡下收粮食,换粉条,在卖到城里去。

几年下来,也攒了点钱。本想做大做强的时候,私人买卖不允许了。

看形势不对,一咬牙将手中所有的积蓄换了一份工作,这才算在京市立住了脚。

窦二这人脑袋活,心眼子不少。这些年下来竟也让他爬到了领导阶层。

这不,自打去年号召“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鼓励知识青年下乡。”后,原本安逸的窦家就有了一些变化。

当然这变化是窦苗发现的。她是个性格谨慎、心思缜密的人。

她看到厂里的干部子女陆续报名下乡,一个月前,同住一个院子的江云也背着包袱下乡了。

这江云爹江远征那可是和自家不对付的,确切的说是和窦二不对付。

俩人也是巧,同一年参加工作,同一年分配房子,还巧合的分配到一个院子。这些巧合还不算啥,更为要命的是,江远征和窦二在工作中那可是竞争对手,两人斗了这么多年,都是有赢有输。

这一次竟然让江云下乡了!

窦苗可是知道江云正和一个公子哥处对象,这可不是她瞎说,乃是她亲眼所见。两人在一个墙角都拉手了。

疑虑越来越深,窦苗不动声色的开始观察。发现窦爸这些日子早早便归家了,江远征偶尔看着她家的院墙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窦二和谷卫红感情一向很好,应当不是家庭的原因。那么就是单位了!

窦苗作为职工子弟,在厂里也是认识几个小伙伴的。

这么一打听下来,便知道,她爸在单位应是遭到排挤了。原因大概率就是干部子女带头下乡的事情。

这其实也不算是文件要求的,但总有一些阿谀奉承的,主动去干这事。窦二身为后勤部主任,也算是个有点排面的人物。

知道原因就好办了,窦爸之所以没和自己提这事,想来也是不想让她下乡。窦爸就是农民出身,乡下的日子他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她不能装作不知道,现如今还是得主动报名,她有预感,要不了多久家里就要来人劝说了。

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如趁早做决定,面子里子都好看。

别看窦苗平日乖巧懂事,但也是遗传了窦二的一些特性的。

就比如,做下的决定会立刻执行。

她带着户口本就找了知青办报了名。不光领到了150元安家费,还得了一张奖状。

事到如今,窦二夫妻在如何不愿意也是不行了。

就这样窦苗坐上了去往川市的火车。

窦苗此次带的行李不少,除了被褥暖壶这些大件,重要的东西都在她胸前的小包袱里。

除了那150的安置费,谷卫红另又给了100元。

还有妹妹小苗贡献出来的笔记本。

想到此处,窦苗翻找出那本笔记本。

本子不大,棕色的外皮。这还是当初窦苗成绩好,学校奖励下来的。没想到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翻开本子,里面书写的字迹不算多好,但好在整齐。

一排一排,清楚的能够看清楚写的是什么。

这是谷卫红同志写的,结合全家所有的经验、意见编写出来的安全手册。昨晚谷女士还在和窦二抱怨时间紧来不及,不然她也能找同事、邻居们聊聊天,吸取下他们的生活经验。

窦苗自小在父母身边长大,顺风顺水的,没经历过什么事。窦家自然是不放心的,便把能想到的经验全部写到了本子上,让女儿遇到事的时候,翻翻看,说不准就能找到答案呢。

对窦苗来说,确实有用。最起码心里不慌了。

正在她细细看着笔记本时,耳边传来一个叫声。

“姑娘、姑娘。”

窦苗疑惑抬头便看到是对面的婶子在唤自己。

张大嘴看到对面的姑娘抬头,将手中的饼子递过去。

“闺女是去下乡的吧,哎吆,你们年轻人觉悟高啊!要说是知识分子呢,坐车还要带着书看。这也到中午了,婶子看你没张罗饭菜,尝尝婶子做的饼子吧,二活面的,香的很。”

窦苗低头看到手指处那条“免费从来最昂贵、贪小必将吃大亏”陷入了沉思。

张大嘴看窦苗再次低下了头,拿着饼子的手往回缩了缩。

想了想又伸了出去,“咳,闺女啊,听婶子的,身体才是本钱,不吃饱怎么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