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习委员说的。”林默简短的回应,“抱歉,我得走了,课程要开始了。”
望着林默离去的背影,苏晴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失落。那个永远在她身后等待的男孩,真的转身离开了。
而林默,正大步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家的老式电脑前,他刚刚完成了一个简易的校园社交平台原型。这个在前世耗费他数月心血的项目,如今只用了两周就初具雏形。
保存好代码,林默打开邮箱,发现有一封新邮件——是陈雨舒发来的项目计划书。令他惊讶的是,这份计划书思路清晰,市场分析到位,完全不像高中生的手笔。
“我参考了很多资料,还请教了在理工大读计算机的表哥,”陈雨舒在邮件中写道,“他说这个想法很有潜力,但需要注意用户隐私保护...”
林默微微一笑,回复邮件约她周末去图书馆详细讨论。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一直低估了这位不起眼的学习委员。
周末的市图书馆,林默和陈雨舒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讨论项目。让林默意外的是,陈雨舒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远超他的预期。
“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个匿名树洞功能,现在同学们压力大,需要倾诉空间,”陈雨舒指着计划书说,“但又要设置敏感词过滤,避免出现问题。”
林默惊讶地看着她:“这些你是怎么想到的?”
陈雨舒不好意思地低头:“我平时喜欢逛一些网络论坛,觉得那种社区氛围很好。而且...”她顿了顿,“我觉得你技术这么好,不应该只做一个简单的展示项目。”
两人的讨论持续了整个下午。当林默送陈雨舒到公交站时,夕阳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
“谢谢你,林默,”陈雨舒上车前说,“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在做一件特别的事。”
“为什么是第一次?”
“因为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那种平凡到透明的人。”陈雨舒微笑,“但这次不一样,我们的项目可能会真正帮助到同学们。”
公交车缓缓驶离,林默站在原地,心中有种奇妙的触动。前世他与苏晴的“互动”总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索取,而和陈雨舒的合作却是平等的、相互启发的。
这种感受,很好。
科技节前夕,林默的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他给它取名“校园连”,除了基本的社交功能,还加入了陈雨舒提议的树洞板块和资源共享区。
展示前一天,林默在机房做最后调试时,苏晴突然出现。
“能给我看看你的项目吗?”她问,声音比往常柔和许多。
林默犹豫了一下,还是展示了“校园连”的基本功能。
苏晴认真地看着屏幕,眼神复杂:“没想到你这么厉害...以前从来没听你说过会编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不一定都展示给别人看。”林默平静地说。
苏晴沉默片刻,突然问:“你是不是讨厌我了?”
这个问题出乎林默的意料。他转头看向苏晴,发现她眼中带着 genuine 的困惑和受伤。
“我不讨厌你,”林默实话实说,“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无意义...”苏晴重复着这个词,苦笑一声,“所以过去三年,你对我的好,对你来说都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