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江逾白在旁边给客人泡玫瑰茶,听着女孩的话,悄悄朝林未眨了眨眼。林未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纸页上娟秀的字迹,突然想起当初江逾白拿着写满批注的《晚夏与回声》找她的模样——原来被人认真对待的感觉,能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落到更多人心里。

入冬后,书店成了老街的“秘密据点”。每天放学,总有几个学生背着书包来写作业,江逾白会给他们泡免费的热可可;周末,退休的老教师们会来旧书区翻找绝版教材,林未则帮他们登记想要的书目,慢慢帮着搜罗;甚至连之前退过林未稿的《城南书简》编辑,也悄悄来过一次,买了本《晚夏与回声》,临走时留下张纸条:“之前是我眼光狭隘,你的故事里有温度,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那天晚上关店后,林未把纸条贴在收银台后面的墙上,江逾白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窝:“你看,我说过吧,好故事不会被埋没。”林未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的墨香,突然觉得,那些曾经熬夜写稿的疲惫、被退稿的沮丧,都成了此刻温暖的注脚。

春节前,林未开始写第三本小说,这次的故事里有旧书店、有梧桐叶、有七个读者和一分钱,还有一对一起经营书店的年轻人。江逾白成了她的“首席编辑”,每天晚上,两人坐在长木桌前,他读她写的初稿,她在旁边改批注,偶尔为了一个情节争论,最后却总会因为对方眼里的笑意而妥协。

有天深夜,林未写累了,趴在桌上看江逾白整理旧书。他蹲在书架前,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上的灰尘,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易碎的珍宝。“逾白,”林未轻声说,“你说我们的书店,会不会像你爷爷的那样,经营几十年?”

江逾白直起身,走到她身边,把她散落在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会的。等我们老了,就坐在门口的摇椅上,看年轻人来买我们的书,听他们说自己的故事。到时候,我还做你的读者,你写的每一个字,我都读。”

林未的眼睛突然发热,她想起第一次见江逾白时,他手里拎着两本旧书,说“你的书我看了三遍”;想起两人凑钱出书时,他熬夜写策划案的模样;想起卖书时,他们一起在寒风里守着摊位,等着第七位读者出现。原来爱情最动人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你写的故事有人懂,你追的梦想有人陪,你走的每一步,都有人和你并肩。

大年初一的早上,林未和江逾白在书店门口贴春联。上联是“旧书藏岁月”,下联是“新墨写春秋”,横批是“晚夏与你”。路过的陈叔笑着说:“这春联写得好,比那些‘财源广进’有意思多了。”江逾白笑着回:“我们这书店,图的不是钱,是有人能在这里找到温暖。”

那天下午,之前的七位读者都来了。戴眼镜的女孩带了自己写的短篇小说,想让林未帮忙看看;白发苍苍的老人送了一本他年轻时写的手稿,说“放在你们这儿,比在我抽屉里积灰强”;还有一对情侣,他们是当初的第五位和第六位读者,现在已经订婚,说要把《晚夏与回声》当作婚礼上的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