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当林默点开文档的“属性”查看详细信息时,他发现“作者”一栏的名字,竟然还是“Su Qingying”。
这个蠢货,连抄都抄不干净!
林默心中一阵冷笑,但他知道,这依然不足以定死对方。王浩可以说这是苏清影发给他的“参考资料”。
必须找到更有力的证据。
林默开始像一个真正的黑客一样,深入挖掘这台电脑里的秘密。他打开了浏览器历史记录。一条条记录看下去,他的眼神变得越来越冷。
在论文发表的前一周,王浩的搜索记录里,充满了诸如“如何修改Word文档作者信息”、“论文查重率过高怎么办”、“超固态物质入门讲解”这样的词条。
一个研究这个方向的博士生,还需要搜索入门讲解?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最关键的证据,出现在通讯软件的聊天记录里。林默找到了王浩和他一个好友的对话。
好友:“浩哥,牛啊!这么快就发了篇顶刊?你不是说这个课题很难吗?”
王浩:“嘿嘿,运气好罢了。有个小师妹,人挺单纯的,把初稿发给我让我‘指点’一下。我一看,这想法不错啊,稍微‘润色’了一下,就成了。”
好友:“卧槽,你也太骚了吧?这不就是抄吗?不怕她闹?”
王浩:“闹?她拿什么闹?一个本科生,导师又器重我。再说了,我这是帮她,她的想法太稚嫩,没有我,这篇论文根本发不出来。她该感谢我才对。等这篇论文评上奖,我还能分她点奖金呢。”
无耻!
林默看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他强忍住一拳砸烂屏幕的冲动,将这些聊天记录、浏览器历史记录、文档属性的截图,连同苏清影电脑里的原始版本文件,全部拷贝到了一个他随身携带的U盘里。
证据链已经完整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证据“合情合理”地出现。
直接发给导师或者系主任?不行。一个匿名邮件,来源可疑,很可能被当成恶作剧或者诬告,反而会打草惊蛇。
必须有一个无法被忽视的,让校方不得不正视的方式。
林默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计划。他拿着U盘,来到了物理系系主任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主人显然刚离开不久,桌上的茶杯里还冒着热气(当然,热气也凝固在了空中)。林默环顾四周,目光锁定在了主任的办公电脑和桌上那沓厚厚的待处理文件上。
他将U盘插在主任的电脑上,把里面所有的证据文件,都在桌面上创建了一个快捷方式,并将U盘的名字改成了“关于王浩博士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证据”。
做完这一切,他拔下U盘,将它轻轻地放在了办公桌正中央,压在了系主任的眼镜下面。这样一来,只要主任回来,一伸手拿眼镜,就绝对不可能错过这个U盘。
为了加上双重保险,林默又将那段最无耻的聊天记录截图打印了出来,悄悄地插进了那沓待处理文件的最上面一页和第二页之间。
这样,无论主任是先处理文件,还是先用电脑,真相都会在第一时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呈现在他眼前。
大功告成。
林默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办公室,将一切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