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雨声渐密。两颗心在音乐中靠近,伤痕如拼图契合。

四月底黄昏,阴影降临。

张小莹陪赵烈去公墓祭奠。归途遇见曾欺负赵烈的混混,对方嘲讽:“灾星还敢带女朋友出来?”

赵烈握紧拳头,张小莹冷静报警。混混被震慑离开,但赵烈情绪失控:“你永远这么冷静!就像在处理别人的事!”

张小莹分析:“报警是解决冲突最优方案。”

“我要的不是方案!”赵烈踢翻路边空罐,“我要你和我一样愤怒!一样疼!”

张小莹试图模仿拥抱姿势,动作却僵硬如操作指南。赵烈推开她:“你只是在收集数据,根本不懂感情。”

远处雷声轰鸣。张小莹留在原地,笔记本被雨打湿。她画下赵烈愤怒的表情,标注:“疼痛记忆的情感投射样本第17号。”

但这次笔迹凌乱,像心电图的震颤。

五月初,真相如石子投入心湖。

张小莹在档案馆发现赵烈父亲遗物清单:一张北海道路线图,背面写“带小烈看流冰”。她复印图纸带去修理铺。

赵烈看图沉默良久:“父亲承诺多次,终未实现。”

张小莹指出:“北海道流冰季在二月,与地震时间重合。你父亲不是失约,是永远错过。”

赵烈抬头,眼中有什么在融化。

同时他查出张小莹病因:地震中她目睹母亲逝世,心理创伤关闭痛觉神经。“这是大脑保护机制。”修车老师傅说,“但情感疼痛终会苏醒。”

黄昏下,赵烈见张小莹对镜子练习微笑。她注意到他,恢复平淡表情:“研究表明笑容能缓解他人焦虑。但我掌握不好弧度。”

赵烈轻声说:“不用勉强。”

张小莹低头,影子在夕阳下拉长如疑问句。

纪念日临近,赵烈愈发焦躁。

他深夜醉酒去学校找张小莹。宿舍楼下,他握着她手腕:“为什么你感觉不到?这里——”他捶自己胸口,“每天都像被余震撕裂!”

张小莹记录他脉搏数据,试图用理性安抚:“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专业干预。”

赵烈甩开她:“我和你的数据不一样!我有血有肉!”

保安闻声赶来。张小莹解释情况带他离开,但赵烈看见她笔记本上的自己像解剖样本。

次日放学,张小莹见修理铺关门。门上贴纸条:“暂停营业。”

她站在巷口,柠檬味护手霜在书包里散发清香。养母出现:“小莹,该回家了。”

张小莹回头望修理铺最后一眼,在笔记本写:“观察中断。原因:情感变量失控。”

但纸页有处皱痕,像被水渍浸过。

张小莹不再去修理铺,但继续研究疼痛。观察医院病人、运动伤员,甚至实验室小鼠。数据越积越厚,但答案愈发模糊。

某夜她梦见地震场景:母亲哼唱儿歌,音调渐弱如生命消逝。醒来时她抚摸手腕疤痕——地震玻璃划伤,如今只余浅痕。

突然理解赵烈的愤怒:活在灼热的疼痛中,而她置身冰冷的无痛之境。两人如两极,渴望却无法抵达彼此。

晨光中,张小莹给赵烈写信:“我正在学习‘心疼’的定义。可能答案不在数据中,而在你教我的《雨滴前奏曲》里。”

将信折成纸飞机,投向修理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