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疼痛校准

2009年秋,四川某小镇

桂花香混着机油味飘散在巷口。张小莹站在老旧机车修理铺前,手指紧紧攥住帆布书包带。

低头看了眼笔记本上的地址——“青石巷27号,赵氏修理铺”,确认无误后深吸一口气。

修理铺里传来金属敲击声,清脆而有节奏。她小心地绕过地上的油污,看见一个背影正弯腰修理摩托车。那人穿着沾满油渍的工装裤,肩膀宽阔,手臂肌肉随着动作起伏。

“请问是赵烈吗?”张小莹的声音很轻,几乎被敲击声淹没。

背影顿了一下,转过身来。十九岁的赵烈额头带着汗珠,几缕黑发贴在皮肤上。他眼神锐利地打量着她:“修车?”

“不是。”张小莹从书包里取出学校介绍信,“我是镇一中的学生,要做社会调查。听说你……”她停顿片刻,“听说你经历过地震,我想了解那之后的生活变化。”

赵烈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没什么好调查的。”他转身继续敲打摩托车零件,显然不想继续交谈。

张小莹没有离开。她注意到赵烈左手虎口处有一道新鲜伤口,血珠正慢慢渗出。“你手受伤了。”说着,从口袋取出创可贴递过去。

赵烈瞥了眼伤口,随手用抹布擦掉血迹:“小伤而已。”

“我不知道疼是什么感觉。”张小莹突然说道,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实验数据。

向前一步,在赵烈惊讶的目光中,徒手捡起刚被扔下的烫热螺丝。手指没有丝毫颤抖,仿佛触摸的只是普通石头。

赵烈猛地抓住她的手腕:“你干什么?”触碰到她皮肤的瞬间,他愣住——她的手腕冰凉,没有任何人类该有的温度反应。

张小莹轻轻抽回手:“先天性痛觉缺失症。我生来就感觉不到疼痛。”她翻开笔记本,“这是我的研究课题之一。我想了解,疼痛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修理铺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门口风铃的声音,叮当作响。

赵烈盯着她看了很久。“疼不是实验品。”他最终说道,声音低沉。但当他迎上她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时,心软了。这女孩眼中有一种他熟悉的东西——那是地震后他在镜子里常见到的,对世界本质的困惑和探寻。

“坐下吧。”他指了指旁边的木凳,“我修车,你问问题。但我不保证回答。”

张小莹认真点头,拿出录音笔和笔记本。她先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地震前后的生活变化、日常开销、对未来的规划。赵烈心不在焉地回答着,注意力却一直在她身上。

半小时后,赵烈修好一辆摩托车,车主前来取车。交接时,赵烈不小心被车把上的尖锐处划伤,鲜血顿时涌出。张小莹立即递上创可贴,动作熟练得像经过多次演练。

“你真的感觉不到疼?”赵烈一边包扎伤口一边问。

张小莹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几处淤青和划痕:“昨天做实验时不小心弄的,但直到看见血迹我才知道受伤了。”她语气平静,仿佛在说别人的事。

赵烈感到一阵心悸。他想起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下的感觉,疼痛如潮水般涌来,至今仍在噩梦中重现。而眼前这个看似脆弱的女孩,却活在一个没有疼痛信号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