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族长愣了一下,满脸困惑:“键……键盘是何物?是一种新的祭祀用具吗?”

我看着自己粉嫩嫩、除了卖萌和抓瓜子似乎没啥大用的爪子,沉默了。好吧,要求太高了,这个世界显然还没点出电子信息科技树。

最终,经过一番艰难的沟通,我的“科研设备”总算到位了:一个用扁平石块打磨成的小小沙盘,旁边放着几根粗细不一的细树枝充当笔。而“资料库”,则是族里几位长老颤巍巍地捧来的、珍藏了不知多少年的几片颜色暗沉、边缘破损的兽皮,以及几块刻着模糊符号的骨片。上面的信息残缺不全,大多是什么“远古时期,兽神播撒光辉,万物滋生力量”之类的神话梗概,对狐族幻术“如烟雾缭绕”、虎族力量“似火山奔涌”等天赋的侧面描述,实用价值几乎为零。

但,对于一名合格的(前)研究生来说,文献综述的本事就是能从垃圾堆里找出能引用的东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于是,我,林笑笑,前社畜,现仓鼠,正式开始了异世界学术生涯。白天,我需要啃食大量干果来维持这具小身体的能量消耗(不得不说,原生态的向日葵瓜子味道真不错)。晚上,则趴在小小的沙盘前,用树枝做笔,疯狂推演公式、构建模型。我借鉴了前世接触过的现代物理学的场论、中医的经络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甚至还有熬夜追过的玄幻小说里的修炼体系概念,硬是拼凑出了一个看似逻辑自洽、名词高大上的“灵气运行通用理论”。核心思想就是:天地间的灵气(或曰能量)并非固定不变地眷顾某些种族,其运行存在着复杂但可循的路径和共振模式,若能掌握这些规律,理论上可以打破种族天赋壁垒,实现力量的普适性应用。

周围的仓鼠同胞们,从最初好奇地围观我对着沙盘“鬼画符”,到后来眼神逐渐变成了敬畏。他们完全看不懂我在做什么,但觉得我能整天不吃不喝(夸张了)地对着一堆沙子写写画画,嘴里还时不时冒出“场域”、“谐振频率”、“能量阈值”等不明觉厉的词汇,这一定是得了兽神启示的天才!要么就是压力太大,疯了。但鉴于族长的全力支持,大家选择相信是前者。

2 惊世之作与族运逆转

三个月的研究期限如同仓鼠滚轮,转瞬即逝。在提交截止日的最后几天,我的“论文”终于宣告完工。没有电脑排版,没有精美的图表,只有我用特制的、不易褪色的植物汁液,以极其微小的字体,浓缩地写在十几片经过鞣制、相对轻柔坚韧的树皮上。卷起来,也就是小小的一卷。

老族长用最好的皮毛包裹着这卷树皮,像是捧着全族的希望,战战兢兢地踏上了前往位于大陆中央的“学术圣殿”的提交之路。那背影,苍老而决绝。

提交后的日子,是整个仓鼠族有史以来最难熬的等待。全族几百号仓鼠,几乎都蹲在洞穴口,望眼欲穿。每一天都无比漫长,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绝望的气息。粮食消耗都减少了,大家都没什么胃口。

我倒是相对淡定,该吃吃该喝喝,毕竟论文已经交了,尽鼠事听神命。而且,我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几分信心的——不是内容有多正确(天知道这个世界的灵气到底是个啥),而是其形式的“先进性”和概念的“颠覆性”,足以唬住大部分还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的“评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