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密信是假的,烽火台也不是父亲故意放行的。”司徒兰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强忍着没哭,“我一定要找到证据,还父亲一个清白。”

张志峰没说话,只是默默跟着她。他想起自己修复古建筑时,经常会遇到被破坏的构件,只有一点点清理、考证,才能还原它原本的样子。司徒家的冤案,或许也像那些被破坏的建筑一样,需要一点点找出线索,才能真相大白。

两人走了两天,才到了离山林最近的青溪镇。司徒兰换了身普通的布衣,把头发放下来,遮住了脸上的英气,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农家姑娘。张志峰的衣服太惹眼,司徒兰用身上仅有的碎银子给他买了一身粗布的短打,他穿上后,倒也像个寻常的伙计。

他们在镇子边缘找了家最便宜的客栈住下,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晚上,张志峰坐在桌前,翻来覆去地看那枚青玉佩——他总觉得这枚玉佩和他的穿越有关,或许还和司徒家的冤案有关。玉佩背面的刻痕很模糊,他用手指摸着,突然想起自己口袋里还有一支记号笔——这是他修复时用来做标记的,也跟着他穿越过来了。

他拿出记号笔,在纸上照着玉佩背面的刻痕画了下来——那是一个建筑的布局图,看起来像是一座寺庙,中间是大殿,两边有配殿,后面还有一个小院,院子里似乎有一口井。司徒兰凑过来看,皱了皱眉:“这图样……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你见过?”张志峰心里一喜。

“嗯。”司徒兰点头,“去年我跟着父亲去北疆巡查,路过一座废弃的古寺,寺里的石碑上刻着类似的图样,只是那座寺已经毁了,只剩下断壁残垣。”

张志峰看着纸上的图样,又看了看司徒兰:“你说,你父亲的冤案,会不会和这座古寺有关?”

司徒兰沉默了——她父亲被诬陷通敌,证据是密信和烽火台失守,可这两件事都透着古怪。密信是钦差在司徒府的书房里找到的,可她父亲的书房向来只有心腹能进;烽火台失守的那天,负责守卫的将领是父亲的副将,可那个副将在事发后就失踪了。如果这座古寺和父亲有关,或许真的能找到线索。

“我们去北疆。”司徒兰突然说,“那座古寺在北疆的边境线上,离父亲镇守的雁门关不远。我们去那里看看,或许能找到证据。”

去北疆意味着要穿越千里,而且路上肯定有朝廷的追兵,凶险万分。张志峰看着司徒兰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我们去北疆。”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出发了。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有时候还要翻山越岭。路上的盘缠很快就用完了,张志峰就用自己的手艺赚钱——他会修东西,不管是农户的犁耙,还是镇上铁匠铺的风箱,他都能修好。有一次,一个客栈老板的水车坏了,水流不进厨房,张志峰看了看,发现是水车的轴断了,他找了根粗木,又用刀削了个新的轴,还在轴上涂了些油脂,水车很快就转起来了。老板高兴得不行,不仅免了他们的房费,还送了他们不少干粮和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