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屏闪烁,数据流滚动:

【目标:顾辰】 【近期关注焦点:1.‘启明杯’大学生编程竞赛(团队缺一名可靠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成员);2. 林雪薇似乎对竞赛队长周皓更感兴趣;3. 父亲对其学业要求极高,造成压力。】 【偏好:逻辑清晰、效率至上、安静不聒噪的合作者。厌恶拖后腿、目的性过强的接近。】

编程竞赛?缺人?

我的心跳又开始加速。数据结构与算法……恰好是我为了逃避现实,默默啃了很久的硬骨头!虽然比不上那些顶尖大神,但基础绝对扎实!

一个计划瞬间在脑中成型。

我没有立刻行动。接下来几天,我恢复了“路人甲”模式,甚至更加低调。但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利用新获得的【专业知识检索】技能和之前兑换的【学习效率提升】,开始疯狂刷题,专攻“启明杯”往届真题和常见算法套路。

同时,我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和顾辰那极其脆弱的微信联系。

他偶尔会发来一两个问题,大多是技术相关的探讨,语气礼貌而简洁。我每次都斟酌再三,用最精炼、最专业的语言回复,绝不拖泥带水,绝不涉及任何私人话题。回复时间也控制在既不显得急切、又不至于冷淡的范围内。

【顾辰好感度+1%…+1%…(认可你的专业能力)】

好感度缓慢而稳定地爬升着,虽然缓慢,却让我安心。

时机差不多时,我在学校官网上看到了“启明杯”正式报名的通知。

当天晚上,我给顾辰发了一条微信,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讨论天气:

“看到‘启明杯’的通知了。你们队还缺人吗?我数据结构还行,如果需要,我可以试试。”

消息发出去后,我把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不敢去看。心脏跳得厉害。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我几乎是屏住呼吸拿起来。

顾辰:“?”

只有一个问号。

我的心沉了下去。果然……还是不行吗?一个路人甲,怎么配加入大神的队伍……

就在我几乎要陷入自我否定时,又一条消息蹦了出来:

“你确定?竞赛强度很大,需要大量时间磨合。我们队要求很高。”

没有直接拒绝!他甚至说了“要求很高”,这更像是一种……试探?

我立刻回复:“时间我可以协调。要求高是应该的。我可以先做几道你们准备的筛选题。”

态度不卑不亢,展现自信的同时也给出了合理的台阶。

对面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发来了一个压缩包文件。

“这是部分题目和测试数据。做完发我。”

成了!

我压抑住想要跳起来的冲动,回复了一个“好”字。

接下来的周末,我几乎不眠不休,全身心扑在那几道难度极高的题目上。【专业知识检索】和之前打下的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遇到瓶颈时,我甚至用刚攒的积分兑换了一次【灵感火花】。

周一凌晨,我将完全调试通过、注释清晰的代码和测试报告发给了顾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