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乖囡啊,你要记住这里,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给你的,

这些都是外公外婆留给你的嫁妆,记住了,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这是你跟外公两个人的秘密,好不好?”

“安然,妈妈快不行了,对不起,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又没能好好的照顾你,都是妈妈的错,

如果有来世,妈妈一定好好弥补这一世遗憾,好吗?”

“好闺女啊,告诉爸爸,你妈和你外公留给你的东西都放哪儿了?

交给爸爸保管,保准给你保管的好好的,等将来全部留给你做嫁妆好不好?”

“给我找,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地方,就算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

你去那,你去那,还有你你你你……”

“你个小畜牲,跟你那个死妈一个德行,早知道你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当初就应该把你给弄死。”

“白眼狼”

“小畜牲”

“你个千人骑万人压的小浪蹄子。”

“赔钱货,你怎么不去死?你去死呀,快去死呀!”

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叫骂声,炒的安然,双耳嗡嗡,眉头紧促,

仿佛有1000只鸭子在她耳边唧唧哇哇乱叫,吵得她头疼。

安然很想睁开眼睛却睁不开,大脑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

有老人亲切拉着她的手,话家常的;

有美少妇轻轻抱着她,默默流泪哭泣的;

有中年男人女人连哄带骗,外带威胁的;

再有就是打砸、辱骂与殴打的。

一帧帧,一幕幕,如同电影一样播放,这是一个少女,从小到大所有记忆中的汇合。

安然的心脏不知怎么的,一顿一顿的痛。

她急切地摇着头,想说点什么,可那嘴就像被502粘住了一样,根本就张不开嘴。

她想还击,奈何身上无力,只能不断的摇头,想极力摆脱此时此刻的困境。

安然憋着一口气,最后发出洪荒之力,猛的喊了一声:“啊“

终于,终于安然从那个梦境里解脱出来,随之所有画面,如镜片般,四分五裂,瞬间崩塌,直至消失不见。

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流,安然也顾不得擦拭一下,

只因她被眼前的景物惊呆了。

掉渣的土坯墙面,带着蜘蛛网的椽子房梁,还有那小的可怜的木格窗户,

以及那堆满了杂物的地面,还带着呛人的气味,

再加上之前大脑里出现的一幕幕,这回她终于确定了,

她……孟安然……真的……穿越了。

还是穿越到那个没吃没喝,买什么都要票,就连说句话,放个屁,都要查你祖宗三代的那个年代。

安然沉默了,她是真的不想来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啊!

这里是要啥没啥,除了吃苦,啥也吃不着。

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安然泪流满面,心绪起伏不定,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平复了一下心情,

唉,既来之则安之,想回去估摸着是回不去了。

扑通一声,她平躺在木板床上,闭着眼睛好好的捋了一下脑海里的记忆。

现在是1971年,

原主也叫孟安然,今年17岁。

父亲叫孟长安,是钢铁厂的车间副主任,母亲叫孟红,是个家庭主妇。

外祖父是个资本家。

确切的说,应该是红色资本家。

当年抗战时期,外公也没少为红军出力,出钱出粮出物资,他哪样也没落下。

就为了红军战士们能生活的好一些,能早点把小日子们赶出自己的国家。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把那个时期熬过去了。

原本应该有好日子过了吧?可谁又能想到,现在反过来了,还能把过去的事当成小肠来扒呢?!!

只要有人举报,不问过往,就在某些利欲熏心人的驱使下,把你的祖宗三代都给查一遍,

想方设法都得查出一点事儿来,目的就是彰显自己的能力,还有敛财。

可见当时有多少人遭到破坏,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逃不掉同一个命运。

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了:宁杀一千,也不错放一个。

好在原主的外公脑筋灵活,遇事不慌。

他把自己名下的财产全部捐了出去,当然私藏的不算。

又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最普通的工人,一个叫孟长安的老实汉子。

力求给女儿找一个平安圣地。

再有就是外公也有一点私心,

找一个姓孟的姑爷,将来的孩子也会姓孟,

再有自己也姓孟,这不变相的就是给他老孟家,也留下了一条根吗?

只是此孟非彼孟而已。

只可惜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他这千挑万选的好女婿,却是个深藏不露,养不熟的白眼狼。

刚开始小两口也恩爱了一段时间,原主父亲就哄骗母亲拿着自己的嫁妆,为他的生官路铺道。

也许是幸运之神眷顾了他,孟长安在钢铁厂里,一路高升,最后成为车间副主任。

可以说,一个穷小子,一跃跳龙门,成为了有权有势的高门老爷。

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不,没过几年,狼子野心就暴露出来了。

孟长安总是有意无意的打听岳家的事,可谁都不是傻子,明知对方没安好心,谁又能上当呢?

就这样拉锯式的过了5、6年,一无所获。

最终孟长安还是暴露了他的本性,一封举报信,把老丈人告到了割委会。

原主外公也不是个吃素的,孟长安这里一有动静,原主外公那里就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要不咋说人老奸马老滑呢?

原主外公不是个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事的人,反过来,原主外公还是一个相当明智的人。

首先就是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主动登报跟原主母亲断绝了父女关系,把不该出现的东西全部藏了起来;

又把当年捐献物资的所有收据,以及捐献家产的证明,

还有各界领导为了感谢原主外公做出的贡献,写的感谢信,以及当初收下物资时签下的欠条,全部摆在了明面上,

当然了,这些证明全是复制件,原件在原主母亲手里,为的就是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