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一盏灯下,两个灵魂已经证明:真正的连接,能够穿越记忆的迷雾,抵达永恒。
4.三个交错的圆环
一年后,国际神经科学峰会将在维也纳举行。
林夏和陈墨受邀在会上发表关于“记忆桥梁”技术的主题演讲。
他们的研究已在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帮助数十名记忆障碍患者重建记忆。
然而,就在出发前一周,林夏开始经历奇怪的梦境。
梦中,她站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室里,手中拿着一个闪烁着蓝光的芯片。
一个声音在她耳边说:“最终阶段即将开始,记忆永生即将实现。”
她总是惊醒,满身冷汗。
更奇怪的是,她发现自己能在纸上画出复杂的技术图纸,而这些都是她清醒时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可能是压力太大了。”陈墨安慰她,但眼神中藏着担忧。
他注意到林夏最近说话时会偶尔使用他完全陌生的专业术语,甚至有一次用流利的德语接听了一个国际长途——而林夏从未学过德语。
峰会当天,林夏站在演讲台上,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一切进展顺利,直到问答环节。
一位白发苍苍的德国学者提问:“您的技术是否基于已故赵明远博士的未发表研究?我曾在二十年前与他合作,这些数据模型惊人地相似。”
林夏感到一阵眩晕,脑海中突然涌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片段:赵明远与这位德国学者激烈争论的场景。
她不由自主地回答:“穆勒教授,赵博士当年提出的量子记忆编码理论确实超前于时代,但我们改进了他的算法,解决了同步衰减问题。”
全场哗然。不仅因为她准确说出了提问者的名字(名牌上只写了“教授”),更因为她提到的“量子记忆编码理论”是赵明远从未公开的私密研究。
陈墨立即上台救场,匆匆结束了演讲。
回到酒店后,他严肃地看着林夏:“你怎么知道那些事情?连我都不知道赵明远有这项研究。”
林夏颤抖着倒了一杯水:“我不知道...就像有人在我脑子里说话。陈墨,我觉得赵明远的记忆没有完全被清除,它在...苏醒。”
当晚,林夏秘密联系了之前调查张教授案件的刑警王明。
她需要了解赵明远死亡的真相——档案中只简单记载为“实验意外”,但细节一直被列为机密。
王明传来的资料令人震惊:赵明远死前正在研究“记忆永生”技术,声称已找到将人类意识完整数字化的方法。
他的死亡现场发现了一段神秘代码,至今未被破译。
更令人不安的是,资料中提到赵明远右肩有一个独特的纹身——三个交错的圆环。
而林夏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右肩不知何时出现了完全相同的印记。
“这不是纹身,”她对着浴室镜子颤抖地触摸那印记,“这是...生物荧光标记。它在生长。”
陈墨推门而入,看到印记后脸色煞白:“这是赵明远实验室的安全通行证标记。他曾在论文中提到,这种标记会与携带者的神经系统相连,只有当记忆移植完全成功时才会显现。”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张教授和李教授并非主谋,他们只是赵明远计划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