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是被我吓到。
是在我拥抱她的时候,我口袋里那枚小小的,用来开锁的钢丝,不小心硌到了她。
那是我的职业工具,我用来探寻真相的钥匙。
而她,显然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三)
这一天,我活得像个精神分裂的演员。
表面上,我依旧是那个对苏晴百依百顺的男友,陪她逛街,给她买新出的香水,在她谈论工作上的烦心事时,温柔地倾听。
但我的另一半灵魂,却像一只盘旋在空中的猎鹰,用最锐利的目光,审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微表情,每一句不经意的话。
我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
她会下意识地避开所有关于“死亡”、“意外”的新闻。
当电视里播报某地发生交通事故时,她会立刻拿起遥控器换台,动作快得不正常。
她的手机相册里,除了我们的合照和一些风景美食,还有一个加密的文件夹。
在前三百次循环里,我从未想过去窥探她的隐私。
但今天,趁她洗澡的时候,我拿起了她的手机。
密码是我的生日。
这个发现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她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她的一切都与我有关。
文件夹里,只有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泛黄的旧报纸截图,标题是《樟南路恶性肇事逃逸案,十六岁少年命丧雨夜,目击者称肇事车辆为一辆黑色轿车》。
报到的日期,是十年前的7月13日。
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7月13日。
原来,今天不只是她的忌日,还是这桩悬案的纪念日。
这绝不是巧合。
我死死盯着那张报纸截图,想从模糊的字里行间找出更多线索。
受害者名叫林帆,十六岁,成绩优异。
报道里提到,唯一的线索,是一名匿名女性打来的报警电话,但她因为惊吓过度,没能提供车牌号。
苏晴……就是那个匿名报警人吗?
或者……她不仅仅是目击者?
我不敢再想下去。
我将照片传到我的手机上,然后恢复了一切,就像我从未动过她的手机一样。
晚上,我借口说想看一部老电影,打开了十年前的热播剧。
苏晴靠在我怀里,起初还饶有兴致地讨论着剧情。
我状似无意地提起:“说起来,十年前这个时候,我们还在上高中吧?那时候真年轻啊。”
她的身体,又一次,在我怀里僵硬了。
“是啊……过得真快。”她的声音有些发飘。
“我记得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我继续引导着话题,目光却紧锁着她的反应,“好像还出了个挺大的新闻,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樟南路,一个男孩被车撞了,肇事司机跑了。”
“啪嗒。”
她手里的薯片掉在了地上。
她慌忙地弯腰去捡,长发垂下来,遮住了她的脸。
“是……是吗?我没什么印象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就是这个反应。
我几乎可以确定,苏晴和这起十年前的肇事逃逸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