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想换个活法。”她轻声说,“也想让你,换个活法。”
顾铮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他没有再问。那天晚上,苏楣睡下后,顾铮一个人,摇着轮椅,去了漆黑的堂屋。他从一个破旧的木箱子底下,翻出了一个用油布包着的东西。
打开油布,里面是一支精致的英雄牌钢笔,还有一瓶没开封的墨水。这是他当年退伍时,部队首长送给他的。他一直珍藏着,从未用过。
他看着那支钢笔,在黑暗中,坐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苏楣起床时,发现自己的枕边,多了一支钢笔,和一个崭新的、用作业纸糊成的本子。
灶台上,还温着一碗喷香的鸡蛋羹。
她愣住了。记忆里,原主嫁过来一年,张翠花连个鸡蛋腥味都没让她闻过。
厨房里,顾铮正在费力地生火。他听到动静,头也不回地闷声道:“我…我跟妈说了,你要考试,费脑子,得补补。以后每天,都有一个鸡蛋。”
苏楣看着他有些泛红的耳根,和那笨拙地解释着的样子,心里某处最柔软的地方,像是被轻轻地,撞了一下。
这个男人,嘴上说着不信,却用他唯一能做到的方式,给予了她最沉默,也最珍贵的支持。
5
考试那天,天还没亮,苏楣就起来了。
顾铮已经给她准备好了早饭,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碗浓浓的玉米糊。这在当时,是顶级的待-遇。
“吃了,别紧张。”顾铮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他递过馒头的手,却有些不自然。
苏楣接过馒头,忽然说:“顾铮,等我。”
顾铮愣住了,他看着她,从她那双清澈见底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大的信念。他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考场设在镇上的中学,几十张破旧的桌椅,拼凑成了一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庄严殿堂。苏楣走进去的时候,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的“文盲报名高考”事迹,早已传遍了十里八乡,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此刻,那些眼神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轻蔑和看好戏的幸灾乐祸。
林清清就坐在她不远处,看到她,还假惺惺地递过来一个“加油”的眼神,嘴角却挂着一丝掩饰不住的讥诮。
苏楣目不斜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闭目养神。
监考老师发下试卷,整个考场,瞬间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苏楣扫了一眼试卷。语文,数学,政治…这些对她这个文科博士来说,简直比一加一等于二还简单。她几乎没怎么思考,便提笔飞速地写了起来。
她答题的速度,快得惊人。周围的考生,还在为一道数学题抓耳挠腮时,她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最后一题,是作文。
题目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我的志向》。
这是决定命运的一题。苏可楣以写一篇辞藻华丽、立意高远的议论文,轻松拿到高分。
但她没有。
她看着这个题目,脑海里闪过的,是村民们嘲弄的嘴脸,是林清清伪善的笑容,是婆婆的咒骂,更是顾铮在深夜里,压抑着痛苦的喘息,和他那条空荡荡的裤管。
这个时代,对他们太不公了。
她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所有人都闭嘴,能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决定他们命运的人,都无法忽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