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被他娘提点过之后,这两天才慢慢回过味来,他以前甚少关心后宅的事。
原本对柔姐儿有亲爹滤镜,甚少细想她这些行为背后深层的意思,他有点小看这被他们夫妻捧着手里养大的八岁孩子了。
他总是下意识的想妻子不行,但他如今上有爹娘和哥嫂们帮忙撑着,他的后院还算安稳。
谁曾想,今天才知道,那丫头被接回来一应待遇还不如他们主子身边的大丫鬟!
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于钦淳倒不是父爱爆棚,他只是单纯的被奴大欺主给气的。
“可是刘嬷嬷自小照顾着柔姐儿长大,那孩子还离不开她。大厨房那些个奴才……也是因为想先紧着柔姐儿,所以才对那丫头有所怠慢,我已经罚过,不如这次……”
看到自家三爷越来越黑的脸色,孙氏终于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说错了话,总算是没敢把柔姐儿求她的话全说出来。
“我们家是穷的吃不起饭了吗?还是柔姐儿的份例不够她吃用?离不开刘嬷嬷,那要不让她跟着刘嬷嬷家去?”
于钦淳越说越气“反正她原本的身份家世还不如刘嬷嬷……”
“三爷!”孙氏一脸怒色的打断丈夫的话“三爷,你怎么能这么说柔姐儿,她可是我们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孩子!”
于钦淳被她突然打断自己说话十分的不爽,有被受到冒犯的愤怒。
于是反驳道“老爷我说的有错吗,她本该是个农户女,哪里就那么金贵了,人参燕窝还不够,还要抢妹妹的那点吃食,不是眼皮浅是什么?”
孙淑雅试图替自己的心肝儿挽尊,反驳道“这些都是她身边的丫头婆子们自作主张,柔姐儿不知情。”
于钦淳不想和这个蠢女人理论柔姐儿到底知不知情,他也并不关心。
他把话题拉回来继续道“所以,夫人要好好整顿一下后院,谁家奴才能做主子的主?堂堂小姐被奴才欺负,传出去我们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他爹还跟他分析,这事如果传到皇帝耳中,先不说他治家不严,能否治事从而对他的办事能力有所怀疑,从而影响以后的升迁和任命。
就说他任由奴大欺主这事,延伸下来,他们这些官员和皇家的关系可不是差不多吗?
他对此视而不见,那是不是可以认为他对上面那位……
更何况因为先帝的原因,当朝最有权势的太后,皇上和皇后都异常看重嫡庶,柔姐儿真要论起出身,连三房姨娘们给他生的紫姐儿,琳姐儿都不如。
听他爹说完,于钦淳当时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想他于家富贵起来才不过百十来年,要不是曾祖父跟对了老大,新朝初立,这满京城的勋贵高管,哪有他于家一个小地主的位置。
父亲为了他们兄弟三人的前程,现在已经是半致仕状态。
如果因为他一个不慎恶了圣上,圣上算是个贤明的君主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想用他们时,难免不会犯嘀咕。
那于家这代到他们兄弟这里,前程不说是到头吧,再想更近一步自是千难万难。
“七丫头那里你多上点心,吃食,衣服首饰这些准备好,至于身边伺候的人,娘那边会送几个过去,你就不用管了。”
于钦淳难得一见操心这些琐碎的事,不过一想到下个月七丫头要上族谱的事,还是忍不住嘱咐妻子,别到时候带出来被亲戚们笑话。
“下个月七丫头要上族谱,族老们都会来,你这边也准备着,别失了礼数”
至于规矩这些,他娘送过去的人自会教导七丫头,那孩子聪明,据说学的挺好。
可不是学的挺好吗,月浮光怕自己礼仪不过关,太后的千秋宴再不带她去,那她真就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所以她这几天跟着祖母送来的嬷嬷苦学礼仪,要不是系统给她吃了健体丹撑着,就凭原主一个早产儿和那五年亏空的身子,早就撑不住了。
有时候她也不得不感叹,原主这小姑娘厉害,一个早产儿,吃不饱穿不暖的还能熬五年,可见求生意志有多强。
可惜周家那对夫妻不做人,一想到这,月浮光嘴角挂起一个残忍的笑。
小姑娘的仇,于家人不管,她月浮光管定了!
不是想要富贵吗?
呵,她会让周家人知道,他们所求的终将成空,富贵?永远都不会得到。
……
“老爷,确定七丫头真是我们家孙女?”老夫人在月浮光第一天被带进于家时就发现不对了。
那孩子和他们家人长得有三分像,或者说长得有点像她早世的大姑姐。
所以她才和自家老爷提了一嘴,觉得这孩子和他们于家有缘。
没想老爷子因为孩子长得像自己的大姐因此上了心,派人去细查。
她到现在还不敢相信,老三夫妻俩敢糊弄他们老两口。
把亲生女儿当养女养,假货却享受着嫡出小姐的待遇。
“我找人查过了,你想的不错,七丫头就是老三媳妇在清宁府生下的孩子,至于六丫头宁柔,是农户家的女儿。”
老爷说起这事也不免生气,他于家的小姐被农户恶意调换不说,还虐待孩子五年。
要不是孩子聪明早早的进了道观做道童,说不定还没有命等到他们找到人带回于家。
“造孽啊,老三夫妻俩还想瞒着咱们,老三真是越来越不像样了”
一想起自己的三儿子夫妻俩于老夫人就一阵头疼。
“为了一个野丫头,自己亲生女儿都不顾了!娶了一个那样的媳妇,三房的孩子再被他们教下去,没一个能成才的。”
老夫人一想到三房那两个孙子,又是一阵叹气,孙氏那个蠢媳妇自己教不好孩子,还不放心把孩子给别人教。
“七丫头那边你多看顾着些,老三媳妇的心思都在两个孙子和…六丫头身上,对七丫头实在算不得慈母,七丫头被他们带回去就没再管过。”
他是这两天查了才知道,自己儿子办的这些个混账事。
为了三个嫡子的前程,他早早就不管事了,他把最能干的大儿子留在京城,聪明的二儿子外放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