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病人隔离在草棚里,用艾草和石灰水洒在部落周围!” 羲叔大喊,“阿禾,你去采些薄荷和金银花,煮水给大家喝,能防瘟疫!”
族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巴母也慌了,她不再提 “河伯发怒”,而是跟着羲叔一起煮药。她看着羲叔忙碌的身影,小声说:“以前是我太固执了。你懂的,比我多。”
羲叔摇摇头:“我懂的是华夏的技术,你懂的是南蛮的草药。我们一起,才能治好大家。”
接下来的几天,羲叔和巴母一起照顾病人。他们用石灰水消毒,用薄荷水降温,还把病人的衣物用开水煮过。慢慢的,生病的人越来越少,部落里的恐慌也平息了。
可少昊氏并没有就此罢休。就在病人快好的时候,阿壮跑来报告:“少昊氏的军队来了!就在江边的坡上!”
族人们都慌了。他们只有石斧和竹矛,根本打不过少昊氏的青铜甲兵。阿蛮握紧石斧:“跟他们拼了!”
“等等!” 羲叔拦住他,“我们不用拼。他们要的是青铜和粮食,我们给他们,但要跟他们谈条件。”
羲叔带着阿蛮和巴母,去了江边。少昊氏的将领坐在马上,手里的青铜剑闪着光:“现在知道怕了?把青铜造具交出来,再每年交双倍的粮食,我就饶了你们!”
“我们可以交粮食。” 羲叔说,“但青铜造具不能交。而且,你们要让我们自己采青铜,不能再封路。”
将领冷笑:“凭什么?”
“凭我们能防瘟疫。” 巴母突然开口,手里的骨杖指着将领,“你们散播毒药,我们能治好。要是你们再逼我们,我们就把瘟疫传到东夷去!”
将领的脸瞬间白了。他知道瘟疫的厉害,要是传到东夷,后果不堪设想。他犹豫了半天,最终点头:“好!我答应你们。但要是你们敢反悔,我就带兵踏平你们的部落!”
看着少昊氏的军队撤走,族人们都松了一口气。阿蛮拍着羲叔的肩膀:“以前我总觉得,华夏人不懂南蛮的规矩。现在才知道,不管是华夏还是南蛮,只要能救命的,就是好本事。”
羲叔笑了:“以后,我们一起把部落建好。有青铜,有粮食,还有能治病的草药,再也不用怕任何人。”
第四章 湿热病防治术:巴母的草药与羲叔的技术融合
冬天来临的时候,部落里格外热闹。羲叔教大家用青铜造了犁和镰刀,春耕的时候能省力不少;巴母则带着姑娘们采了很多草药,晒干后储存在陶缸里,说是 “能防冬天的寒病”。
可没过多久,阿禾突然病倒了。她发烧、咳嗽,还浑身发冷。巴母用艾草熏了,也煮了药,却不见好。
“怎么回事?” 羲叔急得团团转。阿禾是部落里最活泼的姑娘,平时帮着他记录星象,还教他说南蛮话。
巴母皱着眉:“这不是普通的寒病。是湿热病,冬天湿气重,积在身体里,就会发病。以前部落里也有人得,大多熬不过去。”
羲叔心里一紧。他想起陶寺里有本书,上面记载过 “湿热病” 的治法 —— 要通风、祛湿,还要用草药调理。可南蛮的房子都是茅草盖的,不通风,冬天又冷,根本没办法祛湿。
“我们建一座新屋!” 羲叔突然说,“用木头做架子,离地面三尺高,这样湿气就不会浸到屋里。再在屋顶开个天窗,通风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