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军心不稳的孙可望赌咒发誓,随从也劝告李定国刘文秀几人大局为重,以免削弱自身被人趁虚而入。

李定国本就不服气孙可望,只是刘文秀中立,艾能奇又与孙可望交好,无奈之下才捏着鼻子认了对方做大统领。

此时机会大好,刘文秀再想当和事佬,如今也带上了几分怨气,至于艾能奇,此刻正在东川作战。

李定国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考虑到多年兄弟情谊,以及军心的考虑,只联合部众罢黜孙可望统领之职并软禁,等天幕后续和艾能奇的消息再做决断。

【天幕的音乐突然激昂几分,主播的语调也逐渐升高“等西军由黔入滇,在滇省发展壮大之时,南明几个由宗室聚集的割据政权陆续覆灭。

李定国联明抗清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碍于李、刘二人实力,孙可望不敢贸然称帝,但却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念头。

他向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伸出橄榄枝,要求立自己为秦王,邀请当时的国主朱由榔前往滇省。

照理来说,风雨飘摇的永历政权,此时有一个武装力量示好,应该求之不得才对,结果他们为了一个封号问题,反复拉扯了好几年,可以说是非常东林党了。”】

主播说到东林党和南明政权,显然十分不齿,嘲讽过后继续讲述。

「想封秦王,就能看出狼子野心了。」

「李二凤:谁都能当秦王了吗?」

各时空东林党人气得跳脚,三五成群琢磨起如何关闭天幕,至于天幕的知识?他们宁可不要,也不能放任这蛊惑人心的妖物继续荼毒百姓!

唐朝处理完政务休息的李世民,看到这弹幕眉头一挑,姓李行二又提到秦王,这什么李二凤莫不是指的自己?

后世人为何给自己取如此诨号,倒也不生气,乐呵呵的等着后续故事,这同姓的后世小辈倒是个不错的领军之人,可惜没有成大事的想法,怕是要吃大亏。

【“几番波折之后,李定国终于要出击湘省清军,临行前,他与军队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Y、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

强力保证军纪和部队战斗力,这种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军纪,在大明尚在时连正规军都罕见,更何况是人命如草芥的乱世?

正是这种罕见的掌军能力,让李定国在湘省连克三州之地,灭清军五千。

同年六月,李定国出兵桂西,运用象军为奇兵,成功收复桂西全境。后又转战湘省,再下三州,将整个湘省的清军吓得魂飞魄散,弃城而逃。

至此,李定国这次出兵,复地三千里,杀出赫赫威名。在满清派出嫡系尼堪后,更是将其斩于战中,实现两撅名王的成就。

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收复湘、桂两省,取得了清军入关以来最大的一次反清胜利。黄宗羲是这么说的:两撅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其实不是满清爱屠城,还搞什么剃发易服,以明末的民心,普通百姓也不会反抗这么激烈。”】

天幕激昂的音乐伴随着李定国振奋人心的战绩,重重打在诸天万界众人的眼中,不少百姓默默念着“不杀人、不奸Y、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

真有这样的军队吗?那些当兵的不都是兵匪吗?这李定国看着倒是个大英雄,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抱负。

又看到蛮子屠城,更是泪流不止,怎么这么难呢?土里刨食的他们只是想活下去啊,如果能好好活着,谁会去拼命呢?

熟悉宋史的明朝众人,则暗自思索,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破灭了北伐梦,这南明朝政看起来不甚有脑子,李定国不知道会以何种缘由失败?

也有腐儒不屑:“一个叛逆出身的反贼罢了,就算弃暗投明,也不可与我等同坐朝堂。”

旁边的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默默离得远了些,有脾气暴的捡起身旁土疙瘩扔了上去,那腐儒回头,见一壮汉怒目而视,嘟囔着不与小人为伍走远了。

青年李定国听天幕夸他以后战功,并未觉得骄傲,毕竟只要没有复明成功,一切战果都只是短暂的辉煌。

更何况如今天幕降临,也不知清军是否能看到,未来的荣耀不可保证,不可沉溺。

相比听自己的功绩,他更想了解各势力的想法,还有哪些同道中人,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自己该如何行动。

另一个时空的南明李定国,看着天幕讲述自己的过往,虎目含泪,如果……可惜世事没有如果……

激昂的音乐渐缓,主播的声音也重新变得低沉,天幕下众人心里咯噔,知道转折将至。

【“如果李定国就此镇守桂西,如果孙可望不是自私短视……也许南明能坚持更长时间,甚至趁满清有畏惧之意,守住西南五省。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就在反清势力振奋,满清思考放弃西南五省的时候,刘文秀的战亡再次冲击了西军摇摇欲坠的平衡。

孙可望意图吞并刘文秀部队,导致大西军心涣散,又因嫉妒李定国赫赫战功和号召力,千方百计开始针对他。

这一切,都给了满清可趁之机,顺治十年,西军被清军击散,李定国移驻龙虎关,连遭挫折,试图联系郑成功未成,进攻粤广失败。

郑成功当时正与清廷议和,孙可望又切断军费援助,最终李定国带着仅剩的六千人退守桂宁,桂粤光复至此成为泡影。”】

天幕下不少百姓已经不想再听下去,捂着耳朵泪流满面,轻飘飘的几场仗,是多少普通人的性命呢?就连史书,也不会记载这些无名之辈。

青年李定国也难得陷入迷茫,郑成功不能指望,那福州沿岸就不能列入战略考虑,孙可望已被软禁,可财政军费又该托付何人?难道复明当真不可求吗?

【然而天幕上那低沉的声音还在继续“同年十月,被孙可望架空的永历帝,发信向李定国哭诉,请他回黔救助。

李定国接到信赶赴安龙,再次尝试与孙可望谈和,然而一意孤行的孙可望拒绝议和,在张虎的离间下发起内战。

摇摇欲坠的南明小朝廷,迎来了又一次内战,好在西军大多反对内战,纷纷从孙可望处叛走,才保住了西军的大部队。

孙可望见事不可为,竟带着西南地图投入清军,将西南虚实全盘托出。”

“一步错步步错,一个举起武器反抗暴政,又投入抗清事业的将领,最后因为私心与权欲,背叛兄弟和信念投降大清。

但大清也并不待见他,等榨干他的利用价值就射死在围猎场,丢掉自尊的投降也不过换来苟活三载,可悲可叹。”】

清初被软禁在营帐的孙可望,听到这里已经委顿在座椅上,他刚刚确实想过偷跑降清,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原来降清也活不了吗?天地之大,可还有他活命之所?

营帐外的李定国紧握双拳,青筋暴起,他已经动了杀心,但仍在犹豫,刘文秀在一旁也不知该说什么。就在此时,一个传令兵跑了过来:“报!定北王在东川身中毒箭,已经……已经……不治身亡。”

李定国和刘文秀呆立片刻,等回过神来,立刻让众人密不发丧,又嘱咐心腹与刘文秀去接收艾能奇的部队,正忙乱间,军营内传来阵阵高呼“请诛孙可望!请诛孙可望!请诛孙可望!”

张献忠离世不久,在西军余威仍存,此时知道孙可望不顾杀父之仇,投降清军不算,还出卖军中情报,士兵哗然之下群情激愤。

李定国知道此事处理不好,西军不止军心不稳,甚至可能产生哗变,与刘文秀对视一眼,刘文秀后退抱拳:“请大统领出面平息众怒,诛杀孙可望!”

众部将也纷纷抱拳:“请大统领诛杀孙可望!”帐内孙可望双目无神,知道自己已难逃一死,呆滞的看着两个军士掀帘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