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夜班的急诊铃响时,我刚写完第 12 份病程记录。笔尖在病历本上顿了顿,消毒水的味道混着窗外飘进来的雨腥气,往鼻腔里钻 —— 入秋的雨总带着股透骨的凉,连住院部走廊的声控灯都显得没力气,亮起来时昏黄一片,像蒙了层薄灰。

我是周明,市三院呼吸科的主治医师,从业整十年。经手的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从诊室排到住院部楼下,他们大多是常年咳着喘着的老人,身上带着吸氧管的勒痕,说话时气息裹着痰音,像破旧的风箱在拉动。本该早习惯这种 “呼吸里的挣扎”,可那个雨夜送来的张大爷,却让我往后每个夜班都忍不住盯着走廊尽头的窗户看。

“周医生!3 床张建国,血氧掉下来了!” 护士小吴的声音从走廊那头传来,带着跑调的急。我抓起白大褂往病房冲,白大褂的下摆扫过护士站的热水壶,溅出的水珠落在瓷砖上,很快晕成一小片深色。

3 床的张大爷是三天前入院的,72 岁,COPD 急性加重,白天还能坐着喝半碗粥,此刻却躺在床上,胸廓剧烈起伏,吸氧管从鼻孔滑出来半截,嘴唇紫得像熟透的桑葚。“氧饱和度 82%!心率 120!” 小吴已经把监护仪接上,屏幕上的波形跳得慌乱,像受惊的鱼。

我伸手把吸氧管塞回他鼻孔,调大氧浓度,指尖碰到他的脸颊时,凉得像摸了块冰。“张大爷,能听到我说话吗?” 我俯身贴近他的耳朵,他的眼睛半睁着,瞳孔有点散,嘴里断断续续地嘟囔着什么,气息弱得几乎抓不住。

“水…… 别拉……” 他的手突然抬起来,枯瘦的手指在空中乱抓,指甲缝里还嵌着白天剥橘子留下的橘络,“蓝…… 蓝色的…… 抓我脚……”

我心里咯噔一下。COPD 患者急性加重时缺氧,偶尔会出现意识模糊,但 “蓝色的东西抓脚” 这种清晰的幻觉,倒少见。我让小吴取血气分析,自己继续安抚他:“大爷,没人抓你,你在医院呢,安全得很。”

他却突然瞪大眼睛,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响,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气管。我赶紧叫麻醉科插管,可等插管镜递过来时,他的胸廓已经停止了起伏 —— 监护仪变成了一条直线,单调的 “嘀 ——” 声在病房里撞来撞去,把雨打窗户的声音都盖过了。

家属赶过来时,哭得瘫在走廊上。我站在病房门口,看着被白布盖住的张大爷,手里还攥着他的病历本 —— 血气分析结果刚出来,氧分压虽然低,但还没到脑缺氧致幻的程度;胸部 CT 也只是常规的肺气肿,没出现肺栓塞或气胸那种能瞬间致命的并发症。他的死,像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拽走的。

这事过去没三天,我又遇到了第二个 “奇怪” 的患者。

李阿姨,68 岁,也是 COPD,常年在家用制氧机。那天她被儿子架进诊室时,脸色惨白,手死死抓着儿子的胳膊,指节都泛青了。“周医生,我不敢在家待了!” 她的声音发颤,咳得直不起腰,“夜里那制氧机嗡嗡响的时候,总有人摸我的手,凉得很,还穿蓝衣服……”

我让她坐下,听了听肺部 —— 双肺底有散在的湿啰音,是 COPD 的老毛病,没急性加重的迹象。“阿姨,你是不是最近没睡好?制氧机的氧浓度调对了吗?” 我一边开检查单,一边随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