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陨铁与某种未知矿物的混合。”李师傅指着镜面,“您看这镜面照人的模糊感并非是磨损,而是材质本身特性。老夫只在古籍中见过类似描述,传说这种镜子能映照常人看不见的东西。”
送走李师傅后,宋青阳与秦墨心决定调查铜镜的流通渠道。根据王勇的情报,这批铜镜最初出现在城北的古玩店“宝鉴斋”。
宝鉴斋店主姓赵,是个精明的中年商人。见提刑官来访,他心头一紧,不敢有丝毫怠慢,忙如实交代:“这些铜镜是由一个名叫马三的掮客提供的,他说这些铜镜是从终南山一带的古墓中出土的。”
“马三现在何处?”宋青阳问。
赵店主压低声音:“马三上月暴毙家中,也是被吓死的,他房间里的铜镜也破碎了。”
又一条线索断了。宋青阳皱眉:“他可曾提起具体是哪座古墓?”
“只说是前朝一位道士的墓葬,陪葬品中有十二面青铜镜。”赵店主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了,马三死前曾喃喃说什么‘镜中有眼,眼中有镜’,听着就瘆人。”
离开宝鉴斋,宋青阳与秦墨心并肩而行。天空又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街道上行人寥寥,只余下几串零乱的脚印。
“道长如何看待‘镜中有眼,眼中有镜’这句话?”宋青阳问道。
秦墨心思索片刻:“道教有‘内观’之法,谓眼为心镜,可照见自我。但此话在此语境下,恐有更阴森的含义。”
路过一间茶楼时,他们听到里面传出说书人的声音:“今日咱们继续说那镜妖害人的故事!话说前朝有位道士,炼制了十二面神镜,可将妖魔封入镜中。谁知道士死后,镜子流落民间,镜中妖魔竟能通过照影夺人魂魄……”
宋青阳与秦墨心对视一眼,走进茶楼。说书人是个盲眼老者,须发皆白,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老先生,您这故事从何听来?”宋青阳上前询问。
说书人转动无神的眼睛:“这位客官,老朽的故事都是从古籍中得来。有一卷《镜异志》,专门记载古镜怪异之事。”
秦墨心问道:“书中可提到十二面道士镜?”
说书人点头:“正是。书上说那道士名号玄冥子,唐末避乱终南山,炼镜封魔。但后来镜阵被破,十二镜流落四方。”
宋青阳心中一动,取出那面铜镜:“老先生可知如何辨别这类古镜的真伪?”
说书人虽然眼盲,却准确地将手伸向铜镜,轻轻抚摸镜背纹路,脸色陡然一变:“云雷追魂纹!这镜中有魂灵被困,需得小心处理,否则镜破魂散,两败俱伤。”
“如何解救镜中魂魄?”秦墨心急切地问。
说书人摇头:“书中只记载‘以血引血,以魂换魂’,具体方法已失传。”
离开茶楼时,宋青阳心情沉重。若说书人所言非虚,那么王老五的魂魄仍困在镜中,而之前七位死者的魂魄恐怕也已遭不测。
秦墨心似是看出了他的忧虑:“贫道可尝试与镜中魂魄沟通,但需准备特定法器和时辰。”
“有劳道长。”宋青阳点头,“当务之急是找到其余铜镜,防止更多人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