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躲在姐姐身后,心脏狂跳。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末世的残酷。也更深切地体会到,姐姐的肩膀是多么的可靠。
历经大半天艰难的跋涉,当夜幕彻底降临前,她们终于抵达了地图上标记的西山护林站。那是一座孤零零矗立在山腰平地上的小石屋,屋顶有些破损,但主体结构还算完好。周围是茂密的树林,在暴雨中显得格外幽深。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内布满灰尘,只有简单的桌椅和一张破旧的木床。但对于颠沛流离的姐妹俩来说,这里已是天堂。
林薇仔细检查了每个角落,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松了口气。她在一个落满灰尘的工具箱里,有了惊人的发现——半袋已经受潮板结、甚至有些发霉的玉米种子,还有一小包用油纸包着、保存相对完好的青菜种子!
“种子!”林溪惊喜地叫出声。在末世,这意味着可持续的食物来源!
她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干瘪的玉米粒,集中精神。
【检测到可量化物质:玉米种子(1粒)】
【是否启动‘百倍放大’程序?】
“是!”
蓝光闪过,林溪手中那孤零零的一粒种子,瞬间变成了一大把金黄饱满、颗粒均匀的玉米粒,粗略一数,正好一百颗!沉甸甸的触感,带着生命的温度。
“成功了!”林溪兴奋地将玉米粒展示给姐姐看。
林薇也露出了末世以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她紧紧抱住妹妹:“太好了,小溪!我们有希望了!”
这一夜,虽然屋外暴雨依旧,但小小的石屋里,却点燃了名为希望的火种。林溪看着掌心金黄的玉米粒,又看了看在身边熟睡的姐姐,第一次觉得,这场灾难,或许并非完全无法战胜。
3.庇护所的雏形
接下来的几天,姐妹俩开始全力改造这个临时的家。
首要任务是解决饮水。她们将屋里所有能接水的容器——破旧的水桶、脸盆甚至几个瓦罐——都搬到屋檐下。雨水经过林溪的“百倍放大”和简单的沉淀(系统似乎能自动过滤掉大部分杂质,产出相对洁净的饮用水),她们拥有了几乎取之不尽的淡水。这不仅满足了饮用,还能进行简单的清洁。
接着是食物。林薇利用找到的简陋工具,在屋后清理出一小片相对平坦的土地,作为菜园。林溪则将放大后的玉米粒和青菜种子分批种下。虽然暴雨天气缺乏阳光,但她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些作物顽强的生命力。
林溪的能力成了生存的核心。她反复试验,发现能力并非无限使用。连续放大三四次后,她会感到明显的头晕和精神疲惫,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像是一种“精神力”的消耗。同时,能力似乎对“完整性”有要求,试图放大半块饼干或一滩污水都失败了。
她们还加固了门窗,用找到的木板和石块做了简单的防御工事。林薇甚至设置了一些预警机关,防止夜间被偷袭。
日子似乎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林溪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她们的食物储备依然有限,短期内还得靠之前找到的少许包装食物和尝试挖掘的野菜度日。菜园里的作物生长缓慢,远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