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崔士俊随主远赴苦寒辽东,遇到绝世红裙女子赵红萝,自称狐仙。两人情深似海,崔士俊却日益憔悴。赵红萝为救爱人,欲以仙丹续命,却因李禄福与李禄贵的鲁莽之举,化作悲歌。一场关于爱与误解的命运之劫骤然降临,将崔士俊推向死亡,亦使赵红萝触怒天条。仙凡殊途,情深不寿,一曲辽东边塞的红尘绝恋,究竟是劫是缘?
1
北宋宣和年间,天下虽太平。然而在遥远的辽东边境,却仍是一派苍茫荒寂之景。风沙日复一日地侵袭着这片苦寒之地,凛冽的寒风携带着冰碴,像刀子般刮过光秃秃的山脊。
群山环绕间,宋军边防驻地倚山而筑,烽火台昼夜不息,长空下,只有铁甲与鼓角声相伴。这里远离中原繁华,日子过得清苦而单调。
崔士俊便是这众多远离故土之人中的一个,他是开封府人,家境清贫,却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文采斐然。
因缘际会,他成了赵员外的幕僚。赵员外曾是朝廷命官,为人刚正不阿,因直言敢谏,得罪了丞相,被贬至辽东。
崔士俊也随迁至此地,本以为能借此机会建功立业,谁知辽东的苦寒远超想象,冰冷的空气能侵入骨髓。
初到辽东时,崔士俊还是二十四五的年轻人,面白如玉,面容清秀,身材修长,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他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荒原和银装素裹的山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眷恋。
赵府坐落于边塞小城一隅,院落宽阔却简陋。府内仆役不多,多是本地招募的汉人,言语间带着浓重的口音。
崔士俊的住处是后院一间小楼,名为“静思楼”,楼上书房简朴,只有一张书桌、几卷竹简。城外是茫茫荒原,胡人部落隐约可见,偶尔传来马嘶狼嚎,让人脊背发凉。
每日清晨,他便裹紧厚实的棉袍,顶着刺骨的寒风,穿梭于赵府与官衙之间,处理边务。日子清苦而单调,他渐渐习惯了这里粗粝的生活,也习惯了夜晚一个人在灯下,只有笔墨纸砚相伴的寂寥。
那年冬天,辽东的雪下得格外大。大雪从天空中纷纷扬扬落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在无尽的白色之中。不到半日,整个赵府披上了一层厚重的银装。
院落深处,几株枯树傲然挺立,枝桠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雪淞。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积雪,发出呜呜的悲鸣,更添几分萧瑟与凄清。
赵员外为保府中温暖,命仆役多烧炭火,但崔士俊的静思楼地处偏僻,风雪尤甚。他裹着厚棉袍,坐在窗边,看着雪花飞舞,心中不由生出思乡之情。开封的繁华、母亲的慈颜、儿时的玩伴,一切都如梦一般遥远。
晚上,崔士俊独自一人坐在庭院的后楼。他用一盏昏黄的蜡烛照明,烛光将他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孤寂。他正专注地批阅文件,纸张翻页时沙沙作响,是这静谧夜晚中唯一的声音。
忽然,一股奇异的风悄然拂过他的面颊,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幽香,烛火也随之摇曳。紧接着,窗户“吱呀”一声轻响,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轻轻敲击着窗户。
他心下疑惑,放下手中的毛笔,推窗一望,屋外漆黑一片,什么也没有,只有风雪在肆虐。他摇了摇头,继续埋头工作。可那香气却越来越浓,让他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