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每个人,都只负责自己那一小块。他们就算离开,也带不走任何有价值的技术。

这,就是现代工厂的,流水线雏形。

半个月后,新窑落成。

工坊里,也储备了足够多的,经过我检验的优质原料。

一切就绪。

我选了个黄道吉日,点了第一把火。

钱掌柜也来了。他比我还紧张,搓着手,在窑口,走来走去。

“林公子,这次……有把握吗?”

“放心。”我只说了两个字。

这一次烧制,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顺利。

巨大的窑炉,提供了稳定而持久的高温。精挑细选的原料,和精准的配比,保证了玻璃液的纯度。

两天后,开窑。

当第一批,二十个玻璃杯,和五块一尺见方的平板玻璃,从退火窑里,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些杯子,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瑕疵。

那些玻璃板,平整,光滑,像一块块透明的水晶。

那些之前还对我半信半疑的工匠,此刻,看着我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点石成金的神仙。

钱掌柜更是激动得,八字胡都在发抖。

“神物!真是神物啊!”他捧着一个杯子,爱不释手,“林公子,不,您……您就是当世的‘材料之神’!”

我没理会他的吹捧。

我走到那几个,我招来的半大孩子面前,把一个杯子,递给了其中最瘦弱的那个。

“拿着。”

那个孩子,叫二狗,吓得连连摆手。“不不不,林先生,这……这太贵重了,我……我不敢碰。”

“我让你拿着。”我的语气,不容置疑。

二狗颤抖着,接过了杯子。

“从今天起,你们每天,都要用这样的杯子喝水。直到,你们觉得,它不再是什么神物,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杯子。明白吗?”

我要让他们,从骨子里,破除对玻璃的“敬畏感”。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材料来对待,而不是一件,碰一下都怕碎的宝物。

二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而旁边的钱掌柜,看着我,眼神里,除了敬佩,又多了几分,深深的忌惮。

他知道,我这个年轻人,不仅手握着点石成金的秘术,更有着,远超他年龄的、缜密的心思和手腕。

跟我合作,是泼天的富贵。

但想从我手里,夺走什么,那代价,他可能,付不起。

5

第一批玻璃制品,被钱掌柜,用最快的速度,运到了州府。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售卖。而是,发出了十几张请柬,邀请了州府里,最有钱,也最有权的那一小撮人,参加了一场,小型的“鉴宝会”。

地点,就设在州府里,最顶级的酒楼,“望江楼”的天字号包厢。

鉴宝会上,只展示三样东西。

一个玻璃杯,一个玻璃盘,还有一块,镶嵌在木框里的,透明玻璃窗。

当那些见惯了奇珍异宝的富商、乡绅,甚至是官老爷们,看到那些,完全超出了他们认知范围的“水晶琉oli”时,他们的反应,比我想象的,还要疯狂。

一个脑满肠肥的盐商,当场就开价,五百两银子,要买那个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