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十年前,张云旗二十五岁,是县剧团里正值当年的台柱子。他身高一米七五,相貌俊朗,尤其是有一副好嗓子,唱功了得,是不少姑娘眼中的“角儿”。那年农历三月,春和景明,剧团受邀请,北上到河北一个叫李家庄的村子唱戏十天。李家庄民风淳朴,乡亲们爱戏如命,一口气写了十天的戏码,剧团一行人便驻扎了下来。

那时候,演员们的伙食由村里分配到各家各户轮流管饭,这是一种朴素的亲切。张云旗被分到了一户李姓人家。带路的村干部大武是个爽快人,一边走一边给他介绍:“栓子家,实在人,你放心吃!”

那天上午,阳光好得不像话,天空湛蓝,微风拂面,路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喜鹊在枝头喳喳叫。张云旗心情舒畅,跟着大武来到一户农家院前。院门口,一个四十多岁、面色黝黑、看着憨厚的中年汉子正在摆弄电焊活儿,火花四溅。大武赶紧掏出烟递上一支:“栓哥,给你们家分来个唱戏的,你看安排在哪屋吃饭合适?”

栓哥接过烟,夹在耳朵上,憨厚地笑了笑:“奥,挺好的。我这儿正忙,老二也出去办事了,要不……安排在我妈那儿吧,中间那屋。”他指了指院子正中的屋子。

大武应了一声,便领着张云旗往中间那屋走。就在这时,中间那屋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件鲜红色大氅的姑娘走了出来,站在门前的岩台(北方房子门口常见的石砌台阶)上,正好奇地向外张望。

刹那间,张云旗觉得仿佛所有的阳光都聚焦到了这个姑娘身上。她留着那个年代常见的齐耳短发,脸庞白皙,略施粉黛,一双大眼睛像浸在清水里的黑葡萄,灵动有神。阳光照在她身上,红氅似火,衬得她整个人光彩照人。张云旗的心,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随即狂跳起来,脚步都有些乱了。走近时,他甚至忘了抬脚上那矮矮的岩台,差点被绊个趔趄,幸好他反应快,一把扶住了旁边的窗台,才没出大洋相。他尴尬地朝姑娘笑了笑,脸上有些发烫。

姑娘也抿嘴一笑,脸颊上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更添了几分娇俏。

大武熟络地打招呼:“美美,这是来咱村唱戏的张云旗,就分在你家吃饭了。”

姑娘点点头,声音清脆得像黄鹂鸟:“哎,知道了,武叔。”说着,侧身让张云旗和大武进屋。

屋里是姑娘的爷爷奶奶,六十多岁的年纪,慈眉善目,热情地招呼张云旗坐下喝水。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