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接下来的几期录制,我继续贯彻“保持距离、专注事业”的人设。

但我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

比如,在大家闲聊时,我能对电影镜头语言和表演流派侃侃而谈,观点犀利独到,完全不是草包大小姐的人设。

比如,在一次户外音乐节活动中,其他嘉宾都在闹腾,我却安静地坐在角落,节目组给的镜头很少。但一个意外的机位捕捉到,我正拿着笔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镜头拉近,竟然是一段流畅的五线谱和歌词。

【???林微还会写歌?】

【装的吧?立才女人设?】

【可是看起来好专业啊……】

顾沉舟的目光在那本子上一扫而过,眼底的探究更深了。

真正的转折点,是一次海边篝火晚会。

大家起哄让顾沉舟表演节目,他是歌手出道,唱功了得。

顾沉舟没有推辞,抱过吉他,弹唱了一首他的成名曲,是一首冷门但意境深远的英文歌,讲述孤独与守望。

他唱得很投入,嗓音低沉磁性,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篝火映照着他英俊的侧脸,少了平日的冷漠,多了几分柔和与…孤独。

所有人都沉浸在他的歌声里。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

主持人趁机cue我:“林微,听说你也懂音乐?沉舟唱得这么好,你有什么感想?”

所有人都等着我吹彩虹屁或者继续自黑。

我却看着跳跃的篝火,轻轻哼唱了刚才那首歌最后一句的旋律,然后用一种平静又带着一丝怅惘的语气说:“唱得很好。孤独唱得像自由,守望唱得像绝望。顾老师,你心里是不是也住着一个看不到岸的人?”

我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瞬间,万籁俱寂。

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想到我会说出这么大胆又…精准的话。

顾沉舟猛地抬头看向我,那双总是冰封般的眼眸里,掀起了惊涛骇浪。震惊、错愕、被看穿后的慌乱,甚至还有一丝隐秘的疼痛,一闪而过。

他死死地盯着我,仿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看见”我。

【卧槽?!林微在说什么?!】

【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好厉害的样子……而且好像戳到顾沉舟了?】

【哥哥的表情……我从来没见他这样过!】

【她怎么会懂?!这首歌的内涵很少人知道的!】

系统提示音疯狂响起:「顾沉舟好感度+10%!+15%!当前好感度-20%!目标人物情绪波动极大!」

我知道,我赌对了。

这本书里,顾沉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软肋——他内心深处极致的孤独和一个求而不得的执念(原著直到后期才揭示)。我凭借对原著的了解和“共情式演技”带来的敏锐感知,精准地戳中了那个点。

从那晚起,顾沉舟看我的眼神彻底变了。

不再是纯粹的厌恶和忽视,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探究、审视,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兴趣。

他开始主动观察我。

4

在我和其他嘉宾谈笑风生时,在我安静看书时,在我对着大海发呆时,我总能感受到那道灼热的、带着审视和困惑的目光。

他试图看透我,想知道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能说出那样的话,为什么和传闻中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