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长生,是个职场小透明,现实里的大学历史系临时工,活得像个隐形人。
最近我决定换个城市,重新开始——没办法,每隔二三十年就得来这么一回,谁让我是个隐藏的千年老怪物呢。
我在某瓣“吃喝玩乐”组组的告别局,本来一切正常。
直到组花婷婷盯着我的脸惊呼:“长生兄,你怎么一点皱纹都没有?皮肤比我还好!”
我嘴一秃噜:“哦,可能因为我不会老吧。”
结果她真凑过来研究,还上手摸!然后全桌人都安静了。
现在,理工男哲哥用代码思维分析我吹牛的概率。
文艺女倩倩眼神发亮问我见过李白没有。
而胖子……在我说出他奶奶脚踝旧伤的隐私后,正一脸崩溃地想管我叫爷爷。
这顿散伙饭,好像要彻底跑偏了……
1
我叫刘长生,在一所不大不小的大学历史研究所里挂个编外研究员的名头。
主要工作是给正式研究员们打杂,整理资料,校对一下古籍的初稿。
这工作挺好,清静,接触的人少,适合我这种需要长期“低调”的人。
是的,低调。
毕竟,一个活了两千多年、容貌却定格在二十七八岁的人,太高调容易出问题。
每隔二三十年,我就得像软件更新一样,给自己换个版本——新的城市,新的名字,新的身份,从头再来。
这次,我用的理由是“老家有发展机会,得回去了”。
在我那套租来的一室一厅里,我准备了几个家常菜,和正宗的重庆火锅,算是给在这个城市里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告个别。
房子不大,但干净整洁,色调是统一的米白和原木色,像开发商提供的样板间,几乎看不出任何个人生活的痕迹。
这样很好,方便随时离开。
门铃响了。
来的第一位是王胖子,真名王硕,某瓣ID“美食猎人”,人如其名,是个热情洋溢的吃货,手里拎着两盒熟食和一打啤酒。
“长生!可以啊你这手艺,闻着就香!以后吃不到可咋整!”他嗓门洪亮,瞬间填满了安静的房间。
接着是苏晓婷,ID“婷婷爱生活”,是个精致活泼的美妆博主,一进门就笑吟吟的:“长生哥,你这地方收拾得真干净,不像胖哥那儿,下不去脚。”
她换了拖鞋,好奇地打量了一下客厅,目光在空荡荡的书架上停留了一秒。
然后是李哲,“逻辑的囚徒”,程序员,话不多,点头示意了一下,就自觉地去厨房拿碗筷了。
最后到的是赵倩倩,“墨香书影”。
她在出版社工作,怀里还抱着本稿子,一脸歉意:“不好意思来晚了,刚赶完一个稿子……”
我们这几个人的缘分,始于本地的某瓣“同城读书与美食”小组,几次线下活动聊得投缘,就慢慢熟络起来。
他们是我在这个时代、这个城市,为数不多的、能坐下来吃饭聊天的人。
饭菜上桌,气氛很快热络起来。胖子忙着涮肉,婷婷分享着最近的护肤心得,倩倩聊着出版社的趣闻,李哲偶尔插一句技术层面的评论。
我和往常一样,大多数时候只是微笑着倾听,适时地点头附和,扮演着一个温和内向、略有几分无趣的普通朋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