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后,两人沿着滨江步道散步。江风吹拂着头发,远处的货轮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
“你弹吉他多久了?”嘉琪琪问。
“从高中开始,快十年了。”杨帆说,“以前想过当歌手,后来发现还是敲代码更能养活自己。”
“那为什么还坚持弹?”
“因为喜欢啊。”杨帆停下脚步,看着江面,“工作是为了生活,吉他是为了自己。不然每天睁眼就是代码,闭眼就是bug,人会憋坏的。”
嘉琪琪想起自己的设计稿,想起那些被甲方否定的夜晚,突然觉得很委屈。她学设计是因为喜欢画画,可现在的工作,只剩下无休止的修改和妥协。这些话,她没对父母说过——他们觉得她在大城市做设计很体面;也没对朋友说过——她们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没人真的想听她的委屈。
但此刻,对着杨帆,她却忍不住说了出来:“我好像忘了自己为什么喜欢设计了。现在每天都在为了甲方的喜好改来改去,画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喜欢。”
杨帆没有说话,只是陪着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说:“我给你看个东西。”
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相册,里面全是他拍的照片——清晨的朝霞、路边的野花、加班时窗外的夜景,还有他用代码写的一些小动画,简单却充满趣味。“我每天都会拍一张照片,或者写一段小代码,不是为了给谁看,就是想提醒自己,生活不只有工作。”
嘉琪琪看着那些照片,心里忽然亮了一下。她想起小时候,趴在桌子上画一整天的画,只为了把天上的云画成棉花糖的样子,那时的快乐多简单啊。
“谢谢你。”她轻声说。
“谢我什么?”
“谢谢你让我想起,我也可以为自己画点什么。”
那天之后,嘉琪琪开始每天抽半小时画画,不是为了工作,只是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路边的流浪猫、楼下的梧桐树、傍晚的晚霞。她把这些画拍成照片,偶尔会发给杨帆看。
杨帆总是会认真回复,有时夸她色彩用得好,有时会说“这只猫好像我们楼下那只”。慢慢的,两人聊天的内容越来越多,从工作到生活,从喜欢的歌到看过的电影。嘉琪琪发现,杨帆虽然话不多,但很懂她——她没说完的话,他能接得上;她藏在玩笑里的委屈,他能听得懂。
有一次,嘉琪琪因为一个项目失误被上司当众批评,躲在楼梯间偷偷哭。她不敢给父母打电话,怕他们担心;给朋友发消息,朋友回了句“别在意,上司都这样”就没了下文。这时,杨帆的消息发了过来:“我在你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你爱吃的草莓味酸奶,要是想出来聊聊,我等你。”
嘉琪琪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心情不好的,也许是她早上在电梯里脸色太差,也许是他太细心。她擦干眼泪,下楼找到了杨帆。
便利店的角落里,杨帆把酸奶递给她,没有追问她为什么哭,只是给她讲了自己刚工作时的糗事——第一次上线项目就出了bug,导致公司损失了一笔小钱,他吓得三天没睡好,最后是前辈拍着他的肩膀说“谁没犯过错”。